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2633发布日期:2023-07-12 22:5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具体涉及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剖宫产,或称剖腹产,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通常剖腹生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腹生产不应超过15%,以5-10%为佳,因此在剖腹产后我们需要对产科剖腹产术后伤口进行护理。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1、现有的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不便于安装在病床上,通常是将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比较占用空间,且在安装时不便于适应不同病床的宽度,从而不能对不同的病床进行安装,降低了装置的适用性;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熏蒸,通常加快患者伤口的恢复方式是通过纱布将药物固定在伤口处进行敷疗,提高了伤口撕裂的可能性,而且纱布进行包裹住伤口不透气的话容易导致伤口发炎,影响产妇的恢复效果;

3、2、现有的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不便于根据病床的高度和产妇的体型来对护理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护理设备不能与伤口调整到最佳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护理效果,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端设置有熏蒸装置。

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一侧设置有转把,所述转把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熏蒸装置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侧设置有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理疗灯。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半型齿轮,所述半型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环形齿条的一侧设置有滑道。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的外侧与夹持座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丝杆的外侧通过螺纹孔与螺纹套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的一端与雾化喷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一侧与输液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半型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半型齿轮的一侧与环形齿条的一侧啮合,所述环形齿条的一侧通过滑块与滑道的内侧滑动连接。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通过夹持座、转把、螺纹杆、夹持板、橡胶垫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杆和夹持座为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螺纹杆调节夹持板在夹持座内的位置,从而使床板位于夹持座和夹持板之间,然后通过螺纹杆向上移动并推动夹持板向上移动,直至夹持板与夹持座与床板的上端和下端贴合,从而通过夹持板与夹持座的配合能够使夹持座稳定的夹持在病床的边缘,从而实现对熏蒸装置的固定,能够使得该装置适应不同床的宽度,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同时方便了对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而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增加了夹持板与病床夹持时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夹持时的稳定性。

1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输液软管、理疗灯、加热管、排料管、进料管、雾化喷头、螺纹套、丝杆的共同作用下,当对熏蒸装置安装完成后,产妇躺在病床上,并使腹部正对熏蒸装置的下方,通过接通理疗灯的电源,理疗灯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照射,便于患者伤口的愈合,然后通过拔出进料管内部的塞子,在进料管内部加入药物和水,使得药物和水进入到水箱内部,通过接通水箱内部的加热管电源,加热管对水和药物进行加热,再驱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因丝杆外侧的螺纹与螺纹套一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以丝杆转动时带动螺纹套在其表面左右移动,螺纹套带动雾化喷头移动,通过启动水泵,水泵将水箱内部的药物和水的混合液通过输液软管输送到雾化喷头,从而通过雾化喷头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熏蒸,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使用效果好,在停止使用时,通过打开阀门可便于药物和水从排料管排出,通过本装置可以加快产妇伤口的愈合,提高产妇的康复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通过滑道、第二电机、转轴、半型齿轮、环形齿条、连接块、滑槽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驱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轴转动,由于转轴与半型齿轮固定连接,所以转轴的旋转可以带动半型齿轮旋转,因半型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所以半型齿轮转动时带动环形齿条转动,当半型齿轮旋转至与靠近连接块一侧的环形齿条接触时,半型齿轮的旋转会带动环形齿条的上移,当半型齿轮旋转至与远离连接块一侧的环形齿条接触时,半型齿轮的旋转会带动环形齿条的下移,从而通过环形齿条的上下移动可带动连接块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熏蒸装置的升降,从而便于根据不同病床的高度和不同产妇的体型来对熏蒸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雾化喷头与产妇的伤口调节到更合适的距离,提高药物护熏蒸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升降装置(6),所述升降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设置有水箱(4),所述水箱(4)的下端设置有熏蒸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有夹持座(21),所述夹持座(21)的一侧设置有转把(22),所述转把(22)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板(24),所述夹持板(24)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装置(5)包括进料管(56),所述进料管(56)的一侧设置有排料管(55),所述排料管(55)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管(54),所述加热管(54)的外侧设置有输液软管(52),所述输液软管(52)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喷头(57),所述雾化喷头(57)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套(58),所述螺纹套(58)的一侧设置有丝杆(59),所述丝杆(5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51),所述丝杆(59)的上端设置有理疗灯(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有第二电机(62),所述第二电机(6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的一端设置有半型齿轮(64),所述半型齿轮(64)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齿条(65),所述环形齿条(6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66),所述连接块(66)的一侧设置有滑槽(67),所述环形齿条(65)的一侧设置有滑道(6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3)的一端的外侧与夹持座(21)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23)的一端与夹持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59)的外侧通过螺纹孔与螺纹套(58)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58)的一端与雾化喷头(5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喷头(57)的一侧与输液软管(52)的一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3)的一端与半型齿轮(6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半型齿轮(64)的一侧与环形齿条(65)的一侧啮合,所述环形齿条(65)的一侧通过滑块与滑道(61)的内侧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剖宫产术后伤口护理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端设置有熏蒸装置。本技术通过接通水箱内部的加热管电源,加热管对水和药物进行加热,再驱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因丝杆外侧的螺纹与螺纹套一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以丝杆转动时带动螺纹套在其表面左右移动,螺纹套带动雾化喷头移动,通过启动水泵,水泵将水箱内部的药物和水的混合液通过输液软管输送到雾化喷头,从而通过雾化喷头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熏蒸,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