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

文档序号:35046735发布日期:2023-08-06 01:5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

本技术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


背景技术:

1、临床上,治疗患者冠状动脉血栓时,普遍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伸入患者的血管中,将患者血管中的血栓抽离血管。当患者的血管存在钙化和扭曲的状况时,虽然采用较小直径的导管可以较为方便的伸入血管并实现移动和转向,但这样的导管无法吸取血管中较大的血栓,而使用较大直径的导管时,虽然能吸取较大的血栓,但大直径的导管在钙化和扭曲的血管中,导管的前端沿导丝前进时会与血管壁产生较大面积的接触,严重阻碍导管前进和转向。另一方面,导管沿导丝前进过程中,导管前部以导丝为中心圆周向转动会使后方的导管与导丝发生缠绕,十分影响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所述的这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抽吸血栓的导管在钙化和扭曲的血管中不便于通行以及容易和导丝发生缠绕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包括一个管体,所述的管体的后端设置有一个连接件,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个支撑环,所述的管体的前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丝管,所述的第一导丝管与所述的管体的轴向平行,所述的第一导丝管的前端穿过所述的支撑环,所述的管体的外侧套设有一个管状的旋转外鞘,旋转外鞘与管体之间设置为圆周向的旋转副,旋转外鞘的内壁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的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的旋转外鞘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卡环,所述的旋转外鞘的外壁上平行于所述的管体的轴向设置有第二导丝管。

3、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外鞘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的管体的后端。

4、进一步的,所述的管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的旋转外鞘的内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

5、工作原理:在导管的后部套设一个旋转外鞘,再在旋转外鞘的外壁上设置通行导丝的管道,导丝穿过前后两个导丝管道后伸入血管中;在血管中遇到血管壁阻碍时,通过旋转导管的后端,带动导管的前端一同沿导丝圆周方向转动,以避开血管壁的阻碍继续向前,同时这个转动的操作不会使后部的导管与导丝发生缠绕。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增加了导管在钙化和扭曲的血管中前进的能力,避免外部导丝和导管发生缠绕,并且基于此改进,导管的通过性增加,使得抽吸导管的直径得到增大成为可能,对于较大的血栓抽吸效果得到改善。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包括一个管体(1),所述的管体(1)的后端设置有一个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个支撑环(3),所述的管体(1)的前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丝管(4),所述的第一导丝管(4)与所述的管体(1)的轴向平行,所述的第一导丝管(4)的前端穿过所述的支撑环(3),所述的管体(1)的外侧套设有一个管状的旋转外鞘(5),旋转外鞘(5)与管体(1)之间设置为圆周向的旋转副,旋转外鞘(5)的内壁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的管体(1)的外壁上、所述的旋转外鞘(5)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卡环(6),所述的旋转外鞘(5)的外壁上平行于所述的管体(1)的轴向设置有第二导丝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外鞘(5)的设置位置在靠近所述的管体(1)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的外表面和所述的旋转外鞘(5)的内壁均设置有亲水涂层。


技术总结
一种改进的用于抽吸血栓的导管,包括一个管体,管体的后端设置有一个连接件,其中,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涂层,管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个支撑环,管体的前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丝管,第一导丝管与管体的轴向平行,第一导丝管的前端穿过支撑环,管体的外侧套设有一个管状的旋转外鞘,管体的外壁上、旋转外鞘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卡环,旋转外鞘的外壁上平行于管体的轴向设置有第二导丝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导管在钙化和扭曲的血管中前进的能力,避免外部导丝和导管发生缠绕。

技术研发人员:王若蒙,卜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