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9908发布日期:2023-11-17 17:3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


背景技术:

1、治疗仪是一种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和正规医疗的保健机器,主要用于镇痛消炎、治疗过敏性皮炎、炎性痤疮、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新生上皮细胞组织再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生长等。

2、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治疗仪整体结构设计比较简单,例如由底座、支撑杆、曲臂连杆、治疗头构成的治疗仪,其治疗头仅仅依靠简易的曲臂连杆和支撑杆进行支撑、固定安装,所采用的底座也是较为轻便简易的结构,用于控制治疗仪运行的系统模块仅依靠支撑杆进行安装;治疗仪的曲臂连杆对应安装的治疗头是特定的,适合安装指定的治疗头,所安装的治疗头已设定了对应峰值波长的光源。

3、但本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1、现有的治疗仪主要使用简易的支撑杆、曲臂连杆对治疗头进行支撑和安装,其整体结构简单,稳固性较差,容易被碰撞发生倾倒的情况,而且治疗仪需要使用的系统模块在支撑杆上安装也不稳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5、2、现有的治疗仪所使用的曲臂连杆仅能装配指定的治疗头,无法在同一台治疗仪上随意更换治疗头,也即是无法切换多种峰值波长的激光进行针对性治疗,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使治疗仪的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治疗仪结构设计简单、不稳固,不方便在治疗仪上安装系统模块,及无法随意切换治疗头等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相连接的伸缩曲臂和底座、与所述伸缩曲臂连接的激光治疗头;所述主体设有主机架、上支座、下支座,所述主机架为竖直设置且具有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一柱形镂空部;所述上支座设为倒立式开口板,所述上支座设于所述主机架上端;所述下支座具有装配面一和装配面二,所述装配面一、装配面二通过多条支腿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二柱形镂空部,所述下支座通过装配面一连接于所述主机架下端。

3、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曲臂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另一端设有旋转接头;

4、所述旋转接头具有调节轴和卡盘,所述调节轴的上端与所述伸缩曲臂活动连接,下端与所述卡盘连接,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轴的转向将所述卡盘的卡接口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激光治疗头的第一治疗头或者第二治疗头的限位杆上。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疗头具有上壳、下壳、罩头,所述上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盘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上壳上,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连接形成有用于安装红光模块的装配腔,所述罩头封盖在所述下壳底部。

6、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扇一、散热件、隔热架、反光罩,所述红光模块设于所述散热件一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治疗头具有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主体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盘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副壳体通过连接座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下方,所述副壳体并联布置有多个;所述主壳体内设有黄光模块,所述副壳体内设有红蓝光模块。

8、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壳一和主壳二,所述连接孔设在所述主壳一,所述主壳一与所述主壳二相连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黄光模块的主装配腔;

9、所述副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副壳一和副壳二,所述副壳一与所述副壳二相连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红蓝光模块的副装配腔,所述副装配腔内且所述红蓝光模块上方还设有风扇二,所述红蓝光模块下方还设有透镜;所述副壳二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面设有探头。

10、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曲臂包括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所述第一曲臂的一端通过曲臂连座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所述第一曲臂的另一端通过曲臂铰接件与所述第二曲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曲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旋转接头连接第一治疗头或者第二治疗头。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底槽,所述底槽与所述下支座设置装配面二的一端相适配,以使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所述底槽上,且所述装配面二与所述底槽底面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模块至少包括主控模块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显示屏、变压器,所述主控模块还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所述激光治疗头的红蓝光模块、黄光模块和红光模块的启停动作。

13、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还连接有晶振、蜂鸣器、led、换气件。

1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1、相较于以往仅用简易的支撑杆、曲臂连杆来支撑和安装激光治疗头,及仅通过支撑杆来安装系统模块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红蓝黄光治疗仪通过对主体进行优化改进,将主体设计为主机架、上支座、下支座几部分;主机架设为竖直且具有第一柱形镂空部的结构,通过该第一柱形镂空部来容纳和安装系统模块,既美观、省空间,又稳固;上支座通过设为倒立式开口板以配合安装在主机架上端,且用于安装连接激光治疗头的伸缩曲臂;下支座通过设置由支腿相互固定连接的装配面一、装配面二,为主机架提供稳固的安装基础,整体稳固性更高,且在装配面一、装配面二、支腿之间形成的第二柱形镂空部可进一步容纳安装系统模块,而且还可避免不同系统模块之间安装过于密集而受干扰的问题,为系统模块的安装提供极大的便利。

16、2、相较于的治疗仪的曲臂连杆仅能安装指定的激光治疗仪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曲臂的一端设有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具有调节轴和卡盘;以通过调节轴来调整卡盘的转向,进而将卡盘可拆卸地卡接在第一治疗头或者第二治疗头的限位杆上,方便用户在旋转接头上随意切换使用第一治疗头或者第二治疗头,使用多种峰值波长的激光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为红蓝黄光治疗仪带来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17、3、通过在所述主机架的第一柱形镂空部里安装主控模块,利用该主控模块及通过驱动电路来智能控制激光治疗头的红蓝光模块、黄光模块、红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而为红蓝黄光治疗仪提供便捷的多种峰值波长的激光治疗功能,使用户能够得到针对性地治疗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相连接的伸缩曲臂和底座、与所述伸缩曲臂连接的激光治疗头;所述主体设有主机架、上支座、下支座,所述主机架为竖直设置且具有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一柱形镂空部;所述上支座设为倒立式开口板,所述上支座设于所述主机架上端;所述下支座具有装配面一和装配面二,所述装配面一、装配面二通过多条支腿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二柱形镂空部,所述下支座通过装配面一连接于所述主机架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曲臂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另一端设有旋转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疗头具有上壳、下壳、罩头,所述上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盘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上壳上,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连接形成有用于安装红光模块的装配腔,所述罩头封盖在所述下壳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扇一、散热件、隔热架、反光罩,所述红光模块设于所述散热件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治疗头具有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主体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盘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副壳体通过连接座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下方,所述副壳体并联布置有多个;所述主壳体内设有黄光模块,所述副壳体内设有红蓝光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壳一和主壳二,所述连接孔设在所述主壳一,所述主壳一与所述主壳二相连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黄光模块的主装配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曲臂包括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所述第一曲臂的一端通过曲臂连座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所述第一曲臂的另一端通过曲臂铰接件与所述第二曲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曲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旋转接头连接第一治疗头或者第二治疗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底槽,所述底槽与所述下支座设置装配面二的一端相适配,以使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所述底槽上,且所述装配面二与所述底槽底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模块至少包括主控模块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显示屏、变压器,所述主控模块还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所述激光治疗头的红蓝光模块、黄光模块和红光模块的启停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蓝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连接有晶振、蜂鸣器、led、换气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蓝黄光治疗仪,包括主体、与主体相连接的伸缩曲臂和底座、与伸缩臂连接的激光治疗头;主体设有主机架、上支座、下支座,主机架为竖直设置且具有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一柱形镂空部;上支座为倒立式开口板,上支座设于主机架上端;下支座具有装配面一和装配面二,装配面一、装配面二通过多条支腿相互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和装配系统模块的第二柱形镂空部,下支座通过装配面一连接于主机架下端。以此,通过设置第一柱形镂空部、第二柱形镂空部来容纳和安装系统模块,既美观、省空间,又稳固,为系统模块的安装提供极大的便利;下支座的结构设计为主机架提供稳固的安装基础,整体稳固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亦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