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6297发布日期:2023-11-23 01:0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正畸,特别涉及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背景技术:

1、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深覆合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前牙深覆是由于上下颌牙弓和/或上下颌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垂直向发育异常造成的错颌畸形,其表现是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牙冠唇面长度三分之一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侧切三分之一以上,使得患者很容易咬伤牙龈,导致前牙的牙周炎疾病及面部关节等疾病。

2、针对深覆合的治疗装置也有多种,如有上颌平面导板、摇椅弓、多用途弓和种植钉等,对隐形矫治来说常用的有上颌前牙区舌侧添加biteramp(平面导板),与对颌前牙咬合接触产生对下前牙的压低效果,相当于一种咬合调整结构。

3、现有隐形矫治器结合平面导板的形式是在前牙区多个牙位的舌侧添加离散设置的平导板,即单个牙位添加一个平导板,平导板呈空泡结构。在咬合接触时,因隐形矫治器材质限制,容易出现咬弯、咬塌等情况,尤其当应用在深覆合同时深覆盖(上颌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3mm)的患者时,为使平导板能够与下前牙切端有充分的咬合接触,在设计时增加平导板矢状向长度,且深覆合患者咬合力偏大,此时咬弯、咬塌等情况会更严重,造成矫治精度降低,或者矫治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解决如何改善咬合调整结构容易出现咬弯、咬塌等情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用于容纳上颌至少部分牙齿的若干个牙齿收纳腔,所述若干个牙齿收纳腔中至少两个前牙区牙齿收纳腔的舌侧分别设有咬合调整结构,所述咬合调整结构由牙齿收纳腔的部分舌侧面向舌侧凸起形成,用于与对颌牙咬合接触时打开前牙咬合;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相邻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以增加所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在咬合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

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矫治系统,包括多个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多个壳状牙齿矫治器中至少两个为上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至少两个壳状牙齿矫治器中咬合调整结构的高度满足:在咬合时打开前牙咬合的高度相同。

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状牙齿矫治器中在相邻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增设连接部,将多个咬合调整结构互相连接,在受力产生变形时,互相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形成互相牵制作用,从而增加咬合调整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可见,本申请实施方式在相邻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增设连接部的方式可以改善咬合调整结构容易出现咬弯、咬塌等情况的问题。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在咬合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相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在咬合方向上的厚度。限定连接部不超出咬合调整结构的作用面,一方面可以减少佩戴后患者的异物感,另一方面在厚度更小时,在咬合调整结构作用面的垂直方向上有一定高度差,形成表面的凹凸变化,增加咬合向的咬合调整结构的强度。

6、进一步地,连接部朝向对颌的表面相对于相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的朝向对颌的表面,在垂直向上更远离对颌。进一步限定连接部在朝向对颌方向的表面相对咬合调整结构内收,减少佩戴后患者的异物感,且在咬合调整结构作用面的垂直方向上有一定高度差,形成表面的凹凸变化,增加咬合向的咬合调整结构的强度。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的长度的2/3。限定连接部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持前牙区矫治器弹性,避免限制前牙移动,尽可能避免干扰牙齿的正常矫正。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mm,且大于或等于0.3mm。进一步限定连接部的长度,使得在增加抗变形能力的同时,减少对矫治器弹性的影响,实现两者的平衡。

9、进一步地,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7mm,且大于或等于2mm。限定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的长度可以保证咬合时前牙区的接触,同时提供合适的压力。

10、进一步地,所述咬合调整结构自靠近牙齿收纳腔的一侧向远离该牙齿收纳腔的一侧,厚度逐渐减小。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由相连接的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所述壳状矫治器的舌侧表面沿矢状向凸起形成,且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联通。通过矫治器表面凸起的联通结构实现连接部,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兼容目前常用的矫治器加工方式,无需调整工艺流程,便于推广与实现。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内置有加强块。通过设置加强块加强矫治器强度,进一步避免连接部和/或所述咬合调整结构的损坏。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其相连接的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所述壳状矫治器的舌侧表面呈间隙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15、进一步地,各咬合调整结构在近远中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且大于或等于2.5mm。本实施方式通过控制咬合调整结构的尺寸,以便尽量保留舌侧矫治器对牙齿的包裹,减少对矫治力的影响。

16、进一步地,最靠近后牙的咬合调整结构的远中侧向相邻的牙齿收纳腔的近中侧延伸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矢状向的长度从该咬合调整结构的远中侧向相邻的牙齿收纳腔的近中侧逐渐减小。在最靠近后牙的咬合调整结构的远中侧设置过渡部,一方面同样可以增加咬合调整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减小由该咬合调整结构在远中侧高度突变形成的压膜褶皱问题。

17、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在矢状向的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相连的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上长度的2/3。限定过渡部的最大高度较小,减少对咬合调整结构的刚度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上颌至少部分牙齿的若干个牙齿收纳腔,所述若干个牙齿收纳腔中至少两个前牙区牙齿收纳腔的舌侧分别设有咬合调整结构,所述咬合调整结构由牙齿收纳腔的部分舌侧面向舌侧凸起形成,用于与对颌牙咬合接触时打开前牙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咬合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相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在咬合方向上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对颌的表面相对于相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的朝向对颌的表面,在垂直向上更远离对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的长度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mm,且大于或等于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7mm,且大于或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自靠近牙齿收纳腔的一侧向远离该牙齿收纳腔的一侧,厚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相连接的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舌侧表面沿矢状向凸起形成,且与所述咬合调整结构联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咬合调整结构内置有加强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其相连接的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舌侧表面呈间隙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各咬合调整结构在近远中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且大于或等于2.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最靠近后牙的咬合调整结构的远中侧向相邻的牙齿收纳腔的近中侧延伸形成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矢状向的长度从该咬合调整结构的远中侧向相邻的牙齿收纳腔的近中侧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在矢状向的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相连的咬合调整结构在矢状向上长度的2/3。

15.一种矫治系统,包括多个壳状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壳状牙齿矫治器中至少两个为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所述至少两个壳状牙齿矫治器中咬合调整结构的高度满足:在咬合时打开前牙咬合的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包括:用于容纳上颌至少部分牙齿的若干个牙齿收纳腔,所述若干个牙齿收纳腔中至少两个前牙区牙齿收纳腔的舌侧分别设有咬合调整结构,所述咬合调整结构由牙齿收纳腔的部分舌侧面向舌侧凸起形成,用于与对颌牙咬合接触时打开前牙咬合;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咬合调整结构之间的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相邻两个咬合调整结构,以增加所连接的咬合调整结构在咬合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姗姗,王星星,吴刚,郑韵哲,姚峻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