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管

文档序号:34332585发布日期:2023-06-01 13:09阅读:1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尿管。


背景技术:

1、临床上有些大型手术的时间跨度较长且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因此需要插尿管为患者导尿,以防尿潴留或膀胱破裂,但对中老年群体进行留置尿管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2、老年男性尿道狭窄,医院常用的普通尿管硬度不足,因此插管过程较为困难。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整体硬度较高且能够弯折的导尿器械,具体为一种尿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尿管,包括管体与芯轴,芯轴套接在管体的内部,管体包括导尿腔、留置腔、输液腔与核心腔,导尿腔、留置腔与输液腔阵列设置在核心腔的周围;芯轴包括若干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之间转动连接。

3、进一步,所述芯轴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核心腔的近端,所述芯轴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核心腔的远端。

4、进一步,每个所述连接单元与相邻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连接后能够形成的两个转动平面不平行。

5、进一步,所述连接单元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带贯穿孔的放置块,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侧设置有带连接轴的容纳槽,所述放置块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容纳槽的宽度,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贯穿孔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相邻连接单元的连接。

6、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还包括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包括至少一根螺纹条。

7、进一步,所述管体在使用时远离患者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管体的远端设有导尿管、留置管与输液管,所述导尿管与所述导尿腔连通,所述留置管与所述留置腔连通,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输液腔连通。

8、进一步,所述管体的近端设有连通导尿腔的导尿瓣,所述导尿瓣为单向瓣,经过导尿瓣的液体流向为从患者体内到导尿腔。

9、进一步,所述管体的近端设有连通输液腔的输液瓣,所述输液瓣为单向瓣,经过输液瓣的液体流向为从输液腔到患者体内。

10、进一步,所述留置腔在靠近所述管体的近端的一侧设有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在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所述膨胀部环绕在所述导尿腔与所述输液腔的外部。

11、进一步,所述导尿腔、留置腔、输液腔以及核心腔之间不存在交叉或接触。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套接于尿管内部的芯轴,使得软质的尿管具备了硬质材料的整体强度,既解决了普通尿管针对老年尿道阻塞患者的硬度不足问题,也不存在金属导尿管无法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留置的问题。

14、2、通过设置尿管表面的螺纹部,并结合旋转进入的进入方式,降低了尿管插入时与患者尿道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进入时的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与芯轴,芯轴套接在管体的内部,管体包括导尿腔、留置腔、输液腔与核心腔,导尿腔、留置腔与输液腔阵列设置在核心腔的周围;芯轴包括若干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之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核心腔的近端,所述芯轴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核心腔的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单元与相邻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连接后能够形成的两个转动平面不平行,使得所述管体进入患者体内时不会向一个方向偏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单元的转动角度为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在使用时远离患者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管体的远端设有导尿管、留置管与输液管,所述导尿管与所述导尿腔连通,所述留置管与所述留置腔连通,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输液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近端设有连通导尿腔的导尿瓣,所述导尿瓣为单向瓣,经过导尿瓣的液体流向为从患者体内到导尿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近端设有连通输液腔的输液瓣,所述输液瓣为单向瓣,经过输液瓣的液体流向为从输液腔到患者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腔在靠近所述管体的近端的一侧设有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在所述管体的内部且所述膨胀部环绕在所述导尿腔与所述输液腔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腔、留置腔以及输液腔之间不存在交叉或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尿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管体与芯轴,芯轴套接在管体的内部,管体包括导尿腔、留置腔、输液腔与核心腔,导尿腔、留置腔与输液腔阵列设置在核心腔的周围;芯轴包括若干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之间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的尿管能够在通入尿路闭塞的患者的尿道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并且缓解了常规金属尿管无法在患者尿路中长期留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尧,栾宁,乔海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