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9089发布日期:2023-12-07 05:5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艾灸理疗,具体地涉及一种艾灸筒。


背景技术:

1、艾灸是中医的一种体外疗法,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特定部位,可以调整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现一般将艾草做成艾柱或艾条,通过手持点燃的艾条靠近身上的穴位进行治疗,或者通过容纳有艾柱的艾灸装置放置在人体身上的穴位进行治疗,目前艾柱的点燃通常都是通过打火机或火柴等点火工具直接点对点来点燃艾柱,而我们知道,艾柱是通过艾草压实而成的,艾柱密度较高,直接点燃艾柱的话难以点燃,现有也出现在艾柱点燃端安装引燃块的结构,然在使用中发现引燃块燃尽后的灰烬容易掉落,易造成使用环境脏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点燃、不易脏污环境的艾灸筒。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艾灸筒,包括套筒、艾绒柱、以及引燃块,套筒为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艾绒柱一端插置在套筒的筒腔内,另一端容置在筒腔内或伸出筒腔作为点燃端,引燃块连接在点燃端的端面上,用于引燃艾绒柱的点燃端,引燃块与点燃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以供引燃块稳定地连接在点燃端,对应地提高引燃块燃尽后形成的灰烬连接在点燃端的稳定性,连接结构采用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在点燃端或引燃块上形成的凹槽,以及在另一端对应地形成对应匹配的凸起。

3、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口端径向尺寸小于凹槽内的径向尺寸,凹槽的侧面贯通所在点燃端或引燃块上的外侧。

4、进一步地,所述凹槽采用t型槽,t型槽的竖向段为槽口段,横向段为槽内段。

5、进一步地,所述引燃块或点燃端的端面上一体地延伸有喇叭状的凸起,外伸的喇叭口端的直径较连接在引燃块或点燃端的端面上喇叭底端直径大,对应的点燃端或引燃块的端面上形成与喇叭状凸起相匹配的凹槽,凹槽贯通点燃端或引燃块的侧面,以供凸起从点燃端或引燃块的侧向嵌入对应的凹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引燃块端面上两侧的卡勾与对应配合形成在点燃端的勾槽,勾槽贯通点燃端的外周侧,以供卡勾从侧向嵌入在勾槽内。

7、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筒包括第一筒盖,对应盖合在套筒伸出有艾绒柱的点燃端的一端,所述第一筒盖的盖板面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一筒盖盖板与引燃块之间形成燃烧室,燃烧形成的艾热通过网孔散出。

8、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筒包括第二筒盖,径向尺寸与第一筒盖相当,对应盖合在套筒上相对点燃端的一端,所述第二筒盖的盖板为密封板,以在需将点燃端熄灭时,通过第二筒盖替换第一筒盖对应盖合在套筒伸出有艾绒柱的点燃端的一端,将点燃端盖灭。

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筒,通过在艾绒柱的点燃端上设置有易燃的引燃块,以便通过引燃块更便捷地点燃艾绒柱,解决了艾绒不易点燃以及燃烧不均匀的问题;还通过卡接结构将引燃块以及艾绒柱紧密连接,使得引燃块在引燃艾绒柱的过程中不易掉落至第一筒盖上,避免脏污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艾灸筒,包括套筒(1)、艾绒柱(2)、以及引燃块(3),套筒(1)为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艾绒柱(2)一端插置在套筒(1)的筒腔内,另一端容置在筒腔内或伸出筒腔作为点燃端(21),引燃块(3)连接在点燃端(21)的端面上,用于引燃艾绒柱(2)的点燃端(2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块(3)与点燃端(2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4),以供引燃块(3)稳定地连接在点燃端(21),对应地提高引燃块(3)燃尽后形成的灰烬连接在点燃端(21)的稳定性,连接结构(4)采用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在点燃端(21)或引燃块(3)上形成的凹槽(41),以及在另一端对应地形成对应匹配的凸起(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的槽口端径向尺寸小于凹槽(41)内的径向尺寸,凹槽(41)的侧面贯通所在点燃端(21)或引燃块(3)上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采用t型槽,t型槽的竖向段为槽口段,横向段为槽内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块(3)或点燃端(21)的端面上一体地延伸有喇叭状的凸起(42),外伸的喇叭口端的直径较连接在引燃块(3)或点燃端(21)的端面上喇叭底端直径大,对应的点燃端(21)或引燃块(3)的端面上形成与喇叭状凸起相匹配的凹槽(41),凹槽(41)贯通点燃端(21)或引燃块(3)的侧面,以供凸起(42)从点燃端(21)或引燃块(3)的侧向嵌入对应的凹槽(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引燃块(3)端面上两侧的卡勾(43)与对应配合形成在点燃端(21)的勾槽(44),勾槽(44)贯通点燃端(21)的外周侧,以供卡勾(43)从侧向嵌入在勾槽(4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盖(51),对应盖合在套筒(1)伸出有艾绒柱(2)的点燃端(21)的一端,所述第一筒盖(51)的盖板面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一筒盖(51)盖板与引燃块(3)之间形成燃烧室(6),燃烧形成的艾热通过网孔散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艾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筒盖(52),径向尺寸与第一筒盖(51)相当,对应盖合在套筒(1)上相对点燃端(21)的一端,所述第二筒盖(52)的盖板为密封板,以在需将点燃端(21)熄灭时,通过第二筒盖(52)替换第一筒盖(51)对应盖合在套筒(1)伸出有艾绒柱(2)的点燃端(21)的一端,将点燃端(21)盖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艾灸筒,包括套筒、艾绒柱、以及引燃块,套筒为两端或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艾绒柱一端插置在套筒的筒腔内,另一端容置在筒腔内或伸出筒腔作为点燃端,引燃块连接在点燃端的端面上,用于引燃艾绒柱的点燃端,引燃块与点燃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以供引燃块稳定地连接在点燃端,对应地提高引燃块燃尽后形成的灰烬连接在点燃端的稳定性,连接结构采用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在点燃端或引燃块上形成的凹槽,以及在另一端对应地形成对应匹配的凸起。本技术通过引燃块更便捷地点燃艾绒柱,解决了艾绒不易点燃以及燃烧不均匀的问题,还通过卡接结构将引燃块以及艾绒柱紧密连接,使得引燃块在引燃艾绒柱的过程中不易掉落。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阳市君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