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

文档序号:35437007发布日期:2023-09-13 22:4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踝关节助力,具体为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1、踝关节是连接脚部和腿部的重要关节。踝关节损伤会导致行走困难,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踝关节的机能也会受到影响,踝关节助力装置产品是一种机械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人们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提高行走和运动的能力,针对行走困难的人群(运动损伤、神经性疾病、老年人、工业生产和康复治疗等),以及踝关节损伤人群的实际需求,实现踝关节的助力行走,同时也可应用于远足等运动人群。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1234045a并联式多自由度假肢外骨骼踝关节,该装置由足底支撑板和仿人腿外套组成,具有三个自由度,机构高度可调。由于三个自由度都是主动动作,故需配备三个主动导杆,导致装置的机构复杂,控制较为繁琐。

3、并且还有同类型产品是利用后跟处的柔性介质进行提拉,只能在脚后跟处提拉脚掌,不能实现下推的动作,功能相对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包括u型环,u型环上设置有护腿组件,护腿组件上铰接有护足部,护腿组件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组件和滑轨,滑轨呈半圆形,护足部的右侧铰接有位于滑轨内部滑动的连杆组件。

2、进一步,所述护腿组件的调节端铰接有脚跟部,脚跟部的外侧铰接有脚掌部,脚掌部上设置有两个缩紧带。

3、进一步,所述护腿组件包括铰接在u型环右侧的前框架,u型环的内侧滑动有后框架,u型环与后框架之间通过螺杆固定,前框架与后框架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护腿板,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设置魔术带。

4、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后框架右侧的安装板、控制面板和下支板,下支板上安装有行星减速器,安装板上安装有与行星减速器相连接步进电机,行星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有锥齿轮,安装板的一侧滑动卡接有电池盒。

5、进一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下支板内侧穿设的转柱,转柱外侧固定有与锥齿轮啮合的齿轮,所述脚跟部的一侧铰接的y型杆,y型杆内侧穿设有滑杆,转柱外侧固定有与滑杆铰接的连接块。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7、该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杆组件在滑轨中呈半圆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传动更加平稳,而且根据需要限制了运动范围,除此之外整体设计简洁轻巧,结构简单,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且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不受地点约束,单人即可自行穿戴,不会对使用者自身的行动照成影响,同时整体设计人性化,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自行调节合适位置和穿戴尺寸。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环(1),u型环(1)上设置有护腿组件,护腿组件上铰接有护足部,护腿组件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组件和滑轨(15),滑轨(15)呈半圆形,护足部的右侧铰接有位于滑轨(15)内部滑动的连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组件的调节端铰接有脚跟部(2),脚跟部(2)的外侧铰接有脚掌部(3),脚掌部(3)上设置有两个缩紧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腿组件包括铰接在u型环(1)右侧的前框架(4),u型环(1)的内侧滑动有后框架(19),u型环(1)与后框架(19)之间通过螺杆固定,前框架(4)与后框架(1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护腿板(5),前框架(4)与后框架(19)之间设置魔术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后框架(19)右侧的安装板(7)、控制面板(6)和下支板(18),下支板(18)上安装有行星减速器(9),安装板(7)上安装有与行星减速器(9)相连接步进电机(8),行星减速器(9)的输出端固定有锥齿轮(12),安装板(7)的一侧滑动卡接有电池盒(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下支板(18)内侧穿设的转柱(10),转柱(10)外侧固定有与锥齿轮(12)啮合的齿轮(11),所述脚跟部(2)的一侧铰接的y型杆(14),y型杆(14)内侧穿设有滑杆(16),转柱(10)外侧固定有与滑杆(16)铰接的连接块(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踝关节助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包括U型环,U型环上设置有护腿组件,护腿组件上铰接有护足部,护腿组件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组件和滑轨,滑轨呈半圆形,护足部的右侧铰接有位于滑轨内部滑动的连杆组件。该新型踝关节助力装置,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杆组件在滑轨中呈半圆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传动更加平稳,而且根据需要限制了运动范围,除此之外整体设计简洁轻巧,结构简单,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且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不受地点约束,单人即可自行穿戴,不会对使用者自身的行动照成影响,同时整体设计人性化,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自行调节合适位置和穿戴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田云龙,张蓓,郑小锋,邓泽峰,高鹏,吴锦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