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探头以及介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7811发布日期:2023-09-04 12:5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探头以及介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介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探头以及介入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临床检查中,通过介入设备置入导丝至病灶处进行检查是最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介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在控制总成上连接一介入导丝,介入导丝的自由端设置介入探头,通过置入介入导丝至被检测体的体内腔道之中,然后沿自然腔道移动介入导丝,将介入探头送至目标位置处,直观地观察病变或者异常组织。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184191a的现有技术“一种微型介入式探头”,其说明书中记载了临床上通过在引线前端设置传感元件,将传感元件植入患者体内,对患者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查的技术方案。

2、但是,现有的介入探头上传感元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探查范围有限,盲区大,因此实际使用时,需要不断前后移动介入导丝才能得到完整的探查图像,操作不方便,使用灵活性不足。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探头以及介入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介入探头使用时探查盲区大,操作不方便,使用的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介入探头,其中,包括外壳、固定管和探头组件,所述外壳的前端为探测区域;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管上朝向所述探测区域的一端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探头组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4、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探头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探测件,所述驱动件组装在所述轨道上,可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探测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位于所述驱动件的前端。

5、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探头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用于获取所述探测件的位置信息。

6、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固定管上镂空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两侧的侧壁上形成所述轨道;所述驱动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适配,可沿所述轨道滚动。

7、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探测件包括超声换能器、光学探头、微电子探头、温度传感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8、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探头组件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探头组件间隔排布在所述轨道上。

9、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固定管上朝向所述探测区域的一端形成有半球形的球头部,所述轨道自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球头部。

10、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轨道包括第一直线段、弧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均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管两侧的侧壁上,所述弧线段设置在所述球头部上;其中,所述弧线段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对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对接。

11、所述的介入探头,其中,所述弧线段包括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对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弧形区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对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弧形区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弧形区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1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介入设备,其中,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介入探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介入探头接在导丝前端,通过外壳包裹固定管和探头组件,固定管的内部中空,用于排布信号线。具体的,外壳的前端开设探测区域,探头组件穿过探测区域发射和接收探测信号,对目标位置进行探查。固定管上设置轨道,使得探头组件可以在探测区域内移动,从而灵活调整探查范围,减少扫描盲区,减少移动整个介入探头的操作,提高介入探头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用于获取所述探测件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上镂空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两侧的侧壁上形成所述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件包括超声换能器、光学探头、微电子探头、温度传感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组件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探头组件间隔排布在所述轨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上朝向所述探测区域的一端形成有半球形的球头部,所述轨道自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球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第一直线段、弧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均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管两侧的侧壁上,所述弧线段设置在所述球头部上;其中,所述弧线段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对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线段包括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对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弧形区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对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球头部的中心位置;

10.一种介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探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探头以及介入设备,其中,介入探头包括外壳、固定管和探头组件,所述外壳的前端为探测区域;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管上朝向所述探测区域的一端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探头组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通过在朝向探测区域的位置设置轨道,活动设置探头组件,使得工作过程中探头可以沿外壳的轴向方向移动,增加探查范围,减少扫描盲区,增加介入探头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文,梁胜,黄炜,陈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