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8228发布日期:2023-10-21 19:3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假肢,具体为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


背景技术:

1、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

2、假肢由接受腔、连接管以及脚板组成,其中接受腔用于套接肢体截肢端,由于肢体截肢端抗冲击能力弱,在走动时截肢端频繁挤压接受腔,会使得截肢端肿胀疼痛,从而影响使用者佩戴,然而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假肢接受腔只在内壁设置一层硅胶软垫,这样导致其整体减震效果有限,为此我们提出有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所述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包括

4、外套,所述外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处设置有硅胶垫层,所述外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柱;

5、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固定连接于活动柱的顶端,所述阻尼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套筒的内部顶端,所述套筒的内壁以及活动柱的外壁均开设有边槽,所述套筒内壁的边槽中卡接有阻尼套,所述活动柱外壁的边槽中卡接有阻尼条,所述套筒的底端以及活动柱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封堵环,所述活动柱与套筒的内侧之间固定安装有阻尼器。

6、优选的,所述阻尼弹簧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阻尼弹簧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内筒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环,所述内筒的内壁处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环与防脱槽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活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壁处穿透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9、优选的,所述外套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层;

10、优选的,所述橡胶层与硅胶垫层之间设置有刚性层;

11、优选的,所述外套顶端开口处光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通过阻尼弹簧、阻尼套和阻尼条配合使用,当截肢端用力时,外套带动套筒下压,套筒下压时压缩内部的阻尼弹簧,同时套筒与活动柱之间设置的阻尼器与阻尼弹簧配合后,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对截肢端进行减震防护,且阻尼弹簧压缩时,套筒与活动柱同步滑动,套筒内壁的阻尼套与活动柱外壁的阻尼条同步滑动,这样阻尼弹簧压缩后的反弹力会被减缓冲。

14、2.该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通过内筒、定位柱、防脱环和防脱槽之间配合使用,当阻尼弹簧压缩时,活动柱顶端的内筒与定位柱活动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套筒和活动柱滑动时造成左右摆动,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同时防脱槽与防脱环之间活动连接,可以避免内筒和定位柱之间脱离。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弹簧(6)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11),所述阻尼弹簧(6)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与内筒(1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2)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环(13),所述内筒(11)的内壁处开设有防脱槽(14),所述防脱环(13)与防脱槽(14)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5),所述连接筒(15)的外壁处穿透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层(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17)与硅胶垫层(3)之间设置有刚性层(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顶端开口处光滑。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假肢接受腔,包括外套,所述外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处设置有硅胶垫层,所述外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柱;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固定连接于活动柱的顶端,所述阻尼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套筒的内部顶端。本技术通过阻尼弹簧、阻尼套和阻尼条配合使用,当截肢端用力时,外套带动套筒下压,套筒下压时压缩内部的阻尼弹簧,同时套筒与活动柱之间设置的阻尼器与阻尼弹簧配合后,起到减震的目的,进而对截肢端进行减震防护,且阻尼弹簧压缩时,套筒与活动柱同步滑动,套筒内壁的阻尼套与活动柱外壁的阻尼条同步滑动,这样阻尼弹簧压缩后的反弹力会被减缓冲。

技术研发人员:龚良奇,刘玲,刘文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海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