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保护结构

文档序号:35430367发布日期:2023-09-13 19:2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管道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1、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来说,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技术。

2、输液管道在使用过程中,过长的输液管容易发生拉扯,因此急需解决上述问题,将输液管多余的部分收卷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护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包括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架的连接柱和下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囊的底座,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收卷输液管的弧形板,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承载架的侧面对输液管进行收卷,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固定带,使所述固定带的表面通过魔术贴粘接在气囊的表面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束缚,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螺纹连接有用于储气的圆柱形储气筒,所述圆柱形储气筒的内壁插接有可滑动的活塞杆,所述圆柱形储气筒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粘接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橡胶垫。

5、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可转动的顶部盖板。

6、可选的,所述顶部盖板和底座的贴合处均开设有用于放置plcc接头的放置槽,所述顶部盖板的顶部螺纹连接在连接柱的底部。

7、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拼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插接有用于连接的拼接块。

8、可选的,所述拼接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顶部盖板的侧面。

9、(三)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管道保护结构,通过承载架、连接柱和弧形板的组合设置,由于弧形板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多余的输液管道缠绕起来,因此避免输液管道过长导致患者压到或移动和翻身时扯到输液管道将plcc接头扯开,甚至会将针头从患者的血管内扯出,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2、2、该管道保护结构,通过气囊、底座、固定带、圆柱形储气筒和活塞杆的组合设置,由于圆柱形储气筒能够为气囊充气,因此能够在气囊和固定带束缚在手臂上之后压迫患者的血管,方便医护人员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血管内,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为患者扎针的难度,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包括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架(1)的连接柱(2)和下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囊(3)的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收卷输液管的弧形板(5),使所述弧形板(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承载架(1)的侧面对输液管进行收卷,所述底座(4)下表面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固定带(6),使所述固定带(6)的表面通过魔术贴粘接在气囊(3)的表面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束缚,所述气囊(3)的进气口螺纹连接有用于储气的圆柱形储气筒(7),所述圆柱形储气筒(7)的内壁插接有可滑动的活塞杆(8),所述圆柱形储气筒(7)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把手(9),所述把手(9)的表面粘接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橡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侧板(10),所述侧板(10)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可转动的顶部盖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1)和底座(4)的贴合处均开设有用于放置plcc接头的放置槽(12),所述顶部盖板(11)的顶部螺纹连接在连接柱(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拼接的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的内壁插接有用于连接的拼接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块(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固定架(15),所述固定架(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顶部盖板(11)的侧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管道保护结构,包括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架的连接柱和下表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囊的底座,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收卷输液管的弧形板,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承载架的侧面对输液管进行收卷。该管道保护结构,通过承载架、连接柱和弧形板的组合设置,由于弧形板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多余的输液管道缠绕起来,因此避免输液管道过长导致患者压到或移动和翻身时扯到输液管道将PLCC接头扯开,甚至会将针头从患者的血管内扯出,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裕灵,彭爱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