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1659发布日期:2023-09-17 01:3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治疗仪,特别涉及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1、理疗仪是物理治疗仪器的简称,是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好转的设备,适用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常见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声、光、磁、水、压力等等。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物理治疗相对比较安全,也环保。但是区别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作用对某些疾病还是非常见效,比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人体脏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体局部组织的状态是非常见效的。

2、在公开号为cn2097347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中频康复治疗仪,包括底座、主机、电机线和电极板,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放置有主机,所述主机的表面等距的开设有电机线插口,且所述电机线插口有四个,四个所述电机线插口的上方分别刻有编号,所述电机线插口内插接有电机线,所述电机线远离主机的一端套接有电极板,所述主机的输出端通过电机线与电极板的输入端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板的内侧表面粘有电极片,且所述电极片的正中央处放置有电极片保湿垫。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治疗仪通过设置在电极板上的电极片对病人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电极片放置在病人的患病处。为了提高电极片的稳定性,上述电极片通过胶带使电极片与病人的皮肤相互连接。当病人治疗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取下电极片,此时,胶带上的粘胶易因长时间与皮肤相互接触而残留在皮肤上,从而不利于提高病人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包括治疗仪主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主体底面的万向轮,所述治疗仪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治疗仪主体相互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连接有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病人进行治疗的电极片,所述电极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极板的固定组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与病人的患病处相互连接,并启动固定组件,从而使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相互配合并使电极片保持稳定。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启动治疗仪主体,即可使与治疗仪主体电连接的电极片对病人的病患处进行治疗,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电极板远离电极片侧壁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靠近第二安装槽内壁上的第一固定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槽靠近第一安装槽内壁上的第二固定带、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带端部的第一固定块以及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带端部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第二固定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保持稳定时,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与病人的病患处相互连接,并拉动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即可使第一固定块逐渐靠近第二固定块。此时,工作人员只需使第一固定块与限位槽相互连接,即可使第一固定块保持稳定。当工作人员松开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时,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自动收紧并保持稳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相互连通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面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固定带的挂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块与限位槽相互连接后,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螺纹杆,即可使第一固定带在挂钩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使工作人员对第一固定带的弹力进行调节,从而提供了病人的使用体验。

9、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宽度小于螺纹杆的直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螺纹杆的调节范围,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11、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底面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螺纹杆时,滑杆跟随螺纹杆上下移动,从而减小了挂钩跟随螺纹杆转动的概率,进而减小了工作人员转动螺纹杆时第一固定带在挂钩的作用下晃动的概率。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卡块,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块相互匹配的卡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互连接时,卡块逐渐靠近并最终与卡槽相互连接,进而减小了第一固定块受到外力时与第二固定块相互分离的概率。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的底面均设置有硅胶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病人的使用体验。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与病人的患病处相互连接,并启动固定组件,从而使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相互配合并使电极片保持稳定。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启动治疗仪主体,即可使与治疗仪主体电连接的电极片对病人的病患处进行治疗,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19、2、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保持稳定时,工作人员需使电极片与病人的病患处相互连接,并拉动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即可使第一固定块逐渐靠近第二固定块。此时,工作人员只需使第一固定块与限位槽相互连接,即可使第一固定块保持稳定。当工作人员松开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时,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自动收紧并保持稳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0、3、本申请中,当第一固定块与限位槽相互连接后,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螺纹杆,即可使第一固定带在挂钩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使工作人员对第一固定带的弹力进行调节,从而提供了病人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包括治疗仪主体(1)以及设置在治疗仪主体(1)底面的万向轮(11),其特征是:所述治疗仪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治疗仪主体(1)相互连接的电源线(2),所述电源线(2)的端部连接有电极板(21),所述电极板(2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病人进行治疗的电极片(22),所述电极板(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极板(21)的固定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在电极板(21)远离电极片(22)侧壁上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11)与第二安装槽(312),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311)靠近第二安装槽(312)内壁上的第一固定带(32)、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槽(312)靠近第一安装槽(311)内壁上的第二固定带(33)、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带(32)端部的第一固定块(34)以及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带(33)端部的第二固定块(35),所述第二固定块(35)靠近第一固定块(34)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带(32)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第一固定带(32),所述第二固定带(33)为采用橡皮筋制成的第二固定带(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板(3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311)相互连通的转动槽(4),所述转动槽(4)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的底面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固定带(32)的挂钩(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挂钩(5)的宽度小于螺纹杆(4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挂钩(5)的底面固定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槽(311)的内底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块(34)的上表面设置有卡块(7),所述限位槽(3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块(7)相互匹配的卡槽(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带(32)与第二固定带(33)的底面均设置有硅胶层(9)。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治疗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物理治疗仪用三轴电极结构,包括治疗仪主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主体底面的万向轮,所述治疗仪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治疗仪主体相互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连接有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病人进行治疗的电极片,所述电极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极板的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病人使用体验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蓓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