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挂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4985发布日期:2023-10-21 22:1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纳挂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收纳挂钩组件。


背景技术:

1、引流袋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透明塑料袋。当患者做完较大的手术后,身上的切口大,需要引流的地方较多,需要多根引流管进行引流,有时候甚至多达六根引流管,此时身上的引流袋就会很多,但现在病床侧边的挂钩明显不够用,如果将所有的引流袋挂在一个挂钩上,使得多个引流袋相互挤压在一起,显得拥挤,而且不方便拿取;如果将引流袋放置在地上的话又容易碰到,十分不便。为此,在此提出一种收纳挂钩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挂钩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病床侧边的挂钩不够用,若将引流袋放置在地上的话又容易碰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包括:

3、杆体,所述杆体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外壁设有多个沿着安装条长度方向移动的辅条,每个所述辅条上均安装有挂钩,所述杆体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限位结构,所述固定杆为轴向中空结构,所述活动杆底端滑动配合于固定杆内,所述活动的顶端与安装条底面连接,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活动杆改变高度后限制其位置;

4、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杆体的底端外壁相连,且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固定在病床上。

5、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销,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活动杆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销的端部能够依次嵌入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内卡接连接。

6、优选地,所述安装条的外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端敞开的滑槽,每个所述辅条的一端均固定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一端均滑动配合于滑槽。

7、优选地,所述安装条位于滑槽敞开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封块。

8、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螺纹杆和夹板,

9、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隔固定于固定杆的外壁下端,且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二固定板的上方,所述螺纹杆的底端旋合贯穿第一固定板,所述夹板转动连接在螺纹杆的底端。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夹持件夹持固定在病床侧边的合适位置处,然后将贴靠在一起的多个辅条移动分开,将多个引流袋分别挂在挂钩上,使用方便,无需将引流袋放置在地上,而且也能够对增减辅条的数量,以便对应引流袋的数量。

12、(2)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可在固定杆内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安装条的高度,以便调整引流袋的高度;其中,在活动杆改变高度后,可将限位销插入第一限位孔,并使限位销的内端嵌入与第一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内,即可有效限定住活动杆的位置,避免其发生下滑。



技术特征:

1.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销(8),所述固定杆(1)的顶端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限位孔(7),所述活动杆(3)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限位孔(15),所述限位销(8)的端部能够依次嵌入第一限位孔(7)和第二限位孔(15)内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4)的外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端敞开的滑槽(13),每个所述辅条(5)的一端均固定有滑块(2),多个所述滑块(2)的一端均滑动配合于滑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4)位于滑槽(13)敞开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封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螺纹杆(11)和夹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间隔固定于固定杆(1)的底端外壁上,且第一固定板(9)位于第二固定板(10)的上方,所述螺纹杆(11)的底端旋合贯穿第一固定板(9),所述夹板(12)转动连接在螺纹杆(11)的底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收纳挂钩组件,包括杆体和夹持件,杆体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条,安装条的外壁设有多个沿着安装条长度方向移动的辅条,每个辅条上均安装有挂钩,夹持件与杆体的底端外壁相连,且夹持件用于夹持固定在病床上;杆体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限位结构,固定杆为轴向中空结构,活动杆底端滑动配合于固定杆内,活动杆的顶端与安装条底面连接,限位结构用于在活动杆改变高度后限制其位置。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将贴靠在一起多个辅条分开,将多个引流袋分别挂在挂钩上,使用方便,无需将引流袋放置在地上,此外,活动杆可在固定杆内上下移动,进而能够调节安装条的高度,以便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索菲,胡晓月,王秀,何建平,李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