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道封堵器

文档序号:35893162发布日期:2023-10-28 21: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道封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微创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经皮介入穿刺诊断和治疗的手术量逐渐增加,受到了术者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但出血感染仍然是穿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避免经皮穿刺后的出血和感染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介入手术中产生的穿刺道问题,一般都是不封堵或者选择在拔管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进行封堵。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封堵方法往往不仅耗时,对低年资的缺乏经验的医生在实际操作上也颇有难度,因此,本技术领域亟需获得一种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穿刺道封堵的手术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穿刺道封堵的手术器械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推针和打胶注射器;封堵器本体包括管头、中空管身、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中空管身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管头,中空管身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分别与中空管身连通;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医用胶支管中设有医用胶;所述弹簧圈支管中设有用于作为封堵物支架的弹簧圈。

3、优选地,靠近所述管头的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二氧化硅镀层。

4、优选地,所述医用胶支管上的阀门设为三通无菌旋塞一。

5、优选地,所述弹簧圈支管上的阀门为抽拔式阀门;抽拔式阀门包括可抽拔的片状的阀体,以及设于弹簧圈支管侧壁上的与阀体对应的卡槽。

6、优选地,所述液体输入支管上的阀门为可开闭的无菌旋塞二。

7、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四个方形的凸起;所述平面与所述中空管身的中轴线垂直。

8、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凸起相互垂直。

9、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身的内径小于弹簧圈舒展开的外径。

10、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的一站式穿刺道封堵器,能够较为快速便捷的进行穿刺道封堵,甚至可以在病床边,以及在与床旁超声的结合下完成拔管封堵。

13、本实用新型可快速便捷的进行穿刺道封堵,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本体、推针和打胶注射器;封堵器本体包括管头、中空管身、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中空管身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管头,中空管身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分别与中空管身连通;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医用胶支管中设有医用胶;所述弹簧圈支管中设有用于作为封堵物支架的弹簧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管头的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二氧化硅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胶支管上的阀门设为三通无菌旋塞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支管上的阀门为抽拔式阀门;抽拔式阀门包括可抽拔的片状的阀体,以及设于弹簧圈支管侧壁上的与阀体对应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入支管上的阀门为可开闭的无菌旋塞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四个方形的凸起;所述平面与所述中空管身的中轴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凸起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身的内径小于弹簧圈舒展开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身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道封堵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封堵器本体、推针和打胶注射器;封堵器本体包括管头、中空管身、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中空管身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管头,中空管身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分别与中空管身连通;医用胶支管、液体输入支管和弹簧圈支管上设有阀门;医用胶支管中设有医用胶;弹簧圈支管中设有用于作为封堵物支架的弹簧圈。通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的一站式穿刺道封堵器,能够较为快速便捷的进行穿刺道封堵,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瞿旭东,万俊呈,颜志平,李长煜,张雯,杜楠,杨国威,张巍,杨敏捷,范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