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文档序号:36438380发布日期:2023-12-21 10:4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本技术属于一种劈核钩,特别涉及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背景技术:

1、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的有效方式,在视力还未明显受损之前就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致盲和低视力的概率发生。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的大概流程为:做角膜缘切口后,行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体核、劈核、超声乳化吸出分离的晶体核、灌注抽吸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在进行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是劈核的过程,常常需要借助劈核钩,此步骤直接影响了晶状体超声乳化的效率。

2、公开号为cn204890329u、名称为一种复合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多层劈核钩的中国专利,包括手柄,在手柄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钩部,另一端设有第二钩部,此种双头的多功能劈核钩,因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操作转换方向,使用时比较麻烦因此这种结构的劈核钩使用并不广泛;目前临床上常用劈核钩为单头的l型劈核钩,如公开号为cn209529470u、名称为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劈核器的中国专利,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劈核钩,劈核钩的末端弯折形成钩部,在钩部的内侧设有楔形刀刃,劈核钩的末端设有球面端头,此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晶状体劈核器虽可对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切割,但是,使用此劈核钩仍具有以下问题:(1)当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常规劈核钩没有操作空间,手术难度加大;(2)当患者悬韧带不佳或者囊膜较薄时,常规劈核钩在劈核或人工晶体调位时易加重悬韧带和囊膜损伤,造成手术无法进行或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钩柄和钩体,将钩体设置为折弯结构,在钩体的前端设置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第三连接部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连接在第三连接部前端的劈核刀呈“v”字型,“v”字型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较大,既可以提高劈核效率,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同时,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夹角大于90度,当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该劈核钩仍然有操作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包括钩柄和与其连接的钩体,钩体为折弯结构,其前端设有圆钝形结构的劈核部,用于刺穿患者的晶体核。

4、为了更有利于操作者手术进行,进一步地,钩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为120°。

5、为了进一步对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钩体还包括劈核部,劈核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末端,劈核部由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构成,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大于90°。

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其与劈核刀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劈核刀为上粗下细的针尖样,其尖端为圆钝形结构,其内侧面为刀刃。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劈核刀的刀刃呈“v”字型,刀刃的锋利面为圆钝的弧面,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

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劈核刀的刀刃设置为“v”字型,且刀刃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在进行白内障患者手术操作时,当遇到较硬的白内障或患者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时,“v”字型结构的劈核刀刃可以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

11、2、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度设置为大于90°,且劈核刀尖端为圆钝形结构,可刺穿晶状体核,针对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使用该结构仍然可进行劈核操作。

12、3、在植入人工晶体后,可用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构成的整体结构对人工晶体进行调位。



技术特征:

1.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包括钩柄(1)和与其连接的钩体(2),其特征在于,钩体(2)为折弯结构,其前端设有圆钝形结构的劈核部(3),用于刺穿患者的晶体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其特征在于,劈核刀(32)为上粗下细的针尖样,其尖端为圆钝形结构(321),其内侧面为刀刃。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属于劈核钩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的劈核钩对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手术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设置折弯型的钩体,钩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劈核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折弯角为120°,劈核部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折弯角大于90°,以此确保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手术顺利进行,劈核刀的刀刃为“V”字型的圆钝弧面,且刀刃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当遇到患者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时,可以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会造成患者的囊膜和悬韧带损伤。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操作,满足多种条件下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冯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