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

文档序号:36050766发布日期:2023-11-17 19:3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


背景技术:

1、肛肠疾病手术后创面的特点是结扎、坏死组织多,创面深大、放置引流多。根据创面愈合的生理过程,对肛肠术后换药可分三期进行。

2、早期(坏死组织脱落期):为术后 3-5 天,伤口以炎性渗出为主,此期换药的原则是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和脓液,使伤口引流通畅,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的刺激,防止继发感染。原则上,换药以水剂类药物,用水纱覆盖创面为主,如双氧水冲洗后黄连水或百克瑞杀菌纱布湿敷等,以起到清洁、渗透、消炎、吸附等作用,促进炎症吸收。

3、中期(肉芽生长期):为术后第 5-20 天,伤口分泌物极少,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由于肉芽组织对外界理化刺激抵抗较弱,易受损伤,故本期应着重保护肉芽组织以免影响创面的愈合。换药应以油膏类药物覆盖创面或是塞入栓剂,如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借以保护新生肉芽,免受外界刺激。此期应尽量少用消毒剂,因其不仅有制菌作用,同样亦有破坏组织的作用,从而不利于创面生长。

4、后期(爬皮期):为术后第 8-25 天。伤口创腔已被肉芽组织填平。创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徙,最后覆盖创面,使创口愈合。此期处理原则:应减少对创面的刺激,保护上皮生长,并防止肉芽过度生长,换药时应少清洗或不清洗,保护好创面表层的有促进上皮生长的纤维膜。施行间断换药为宜,创面可用油纱敷裹。

5、术后需要多次换药,现有换药装置存在一下不足:

6、换药装置功能单一,在需要冲洗、涂抹、湿敷等多种护理方式时,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换药装置,操作繁琐,拉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7、因肛门内创口医护人员难以观察,在对创口涂抹药膏时,医护人员无法精准给药,现有利用扩肛器与刻度线观察创口与肛门之间的深度,操作繁琐。

8、通过镊子夹取肛门内未吸收药剂,需要略微扩张肛门,容易对肛门产生刺激,引起患者不适。

9、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实现多种护理方式,方便观察创口深度的肛门换药装置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换药装置功能单一,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为换药组件,所述换药组件包括换药管以及与换药管底端活动连接的取药棒;所述换药管一端活动连接有换药管头,所述换药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取药棒,所述换药管另一端靠近端口处连通有导药管;所述换药管头的顶端设有圆形端头,所述换药管头上靠近圆形端头的侧壁上开设有出药口,所述换药管和换药管头的管壁外侧上设有若干用于观察创口深度的凸起;所述取药棒上垂直固设有直杆,所述直杆上沿其径向依次设有若干钩子。

3、进一步的,所述换药管和取药棒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药管的底端设有外螺纹凸缘一,所述取药棒顶端上设有与外螺纹凸缘一直径相同的内螺纹凹槽一。

4、进一步的,所述换药管和换药管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药管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凸缘二,所述换药管头底端上设有与外螺纹凸缘二直径相同的内螺纹凹槽二。

5、进一步的,所述钩子之间交错设置。

6、更进一步的,所述钩子的钩尖朝内。

7、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从出药口往下开始间隔设置,凸起间隔设置距离范围为3-5cm。

8、进一步的,所述换药管上还活动套设有环形吸药棉。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取药棒上的钩尖朝内弯曲的钩子,相较于使用镊子夹取肛门内的未吸收栓剂,取药棒直径小,减少取药过程中对肛门进行扩张,减少患者取药痛苦,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药管管身上设置凸起,方便患者感受创口去凸起之间的距离,方便医护人员直观连接创口的位置,以精准给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换药管和导药管,方便医护人员对肛门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通过在换药管管身上涂抹膏状药物,对患者肛门内创口进行涂抹,通过套设在换药管管身外的环形吸药棉,实现对患者肛门内创口进行湿敷消炎,通过取药棒,方便医护人员取出肛门内未吸收药栓,本实用新型利用冲洗、湿敷、涂抹、夹取等多种形式,方便快捷的对肛门进行换药。



技术特征:

1.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为换药组件(1),所述换药组件(1)包括换药管(11)以及与换药管(11)底端活动连接的取药棒(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药管(11)和取药棒(1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药管(11)的底端设有外螺纹凸缘一(115),所述取药棒(12)顶端上设有与外螺纹凸缘一(115)直径相同的内螺纹凹槽一(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药管(11)和换药管头(1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药管(11)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凸缘二(117),所述换药管头(111)底端上设有与外螺纹凸缘二(117)直径相同的内螺纹凹槽二(1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122)之间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122)的钩尖朝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14)从出药口(113)往下开始间隔设置,凸起(114)间隔设置距离范围为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药管(11)上还活动套设有环形吸药棉(1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本技术包括主体为换药组件,所述换药组件包括换药管以及与换药管底端活动连接的取药棒;所述换药管一端设有圆形端头,所述换药管另一端靠近端口处连通有导药管,所述换药管靠近圆形端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出药口,所述换药管管壁外侧上设有若干用于观察创口深度的凸起;所述取药棒上垂直固设有直杆,所述直杆上沿其径向依次设有若干钩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换药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换药装置功能单一,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芝,马红超,何玉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