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1823发布日期:2023-11-18 01:4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皮肤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脱毛仪是通过光脱毛技术进行脱毛,它能够安全、快速、高效地去除身体多余的毛发。具体来说,光脱毛是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让特定波长的光穿透表皮,不损伤表皮毛囊,毛干中的黑色素选择性地吸收光能量,毛囊受热凝固坏死,能有效性地减缓生长,从而起到脱毛的作用。但用户皮肤吸收脱毛仪所发出的光波能量后会出现灼热感。

2、脱毛仪采用灯管作为发光设备时,需要对灯管进行散热,以避免灯管位置处热量积聚。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灯管的长度较长,在灯管的下游位置处压力损失较大,气流流动不畅,因此容易导致热量在灯管下游堆积,形成局部高温点,局部高温会造成灯管使用寿命变短,周围结构老化加快,因此会降低脱毛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处理装置,能够避免热量在灯管下游堆积,使得灯管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保证皮肤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皮肤处理装置,包括:

3、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部支架,外壳具有容纳腔、出光口及外壳出风部,容纳腔与出光口和外壳出风部均连通;内部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内部支架具有导流流道,导流流道包括灯管安装段;

4、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灯管,灯管安装于灯管安装段,灯管用于产生经出光口后射向待处理皮肤的光;

5、其中,灯管安装段包括自灯管上游端延伸至灯管下游端的主体段和设于灯管下游端的扩压段。

6、进一步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灯管安装段一侧的流道出口,流道出口至少一部分与扩压段相对设置,流道出口内设有遮光部,遮光部用于遮盖灯管下游端的端部。

7、进一步地,遮光部包括遮光基部和导流部,遮光基部连接于流道出口的内壁面,导流部设于遮光基部朝向扩压段的一侧,并引导从扩压段流出的气体从流道出口流出。

8、进一步地,遮光基部将流道出口分隔出至少两个风道出口,导流部具有至少两个导流面,至少两个导流面用于将从扩压段流出的气体分别导流至至少两个风道出口。

9、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风道出口为两个,分别为位于遮光基部两侧的第一风道出口和第二风道出口,至少两个导流面为两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对应第一风道出口设置,以用于将从扩压段流出的气体导流至第一风道出口;第二导流面对应第二风道出口设置,以用于将从扩压段流出的气体导流至第二风道出口。

10、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导流面包括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遮挡灯管靠近风道出口的端部且为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朝向背离出光口的一侧弯曲。

11、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导流面还包括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为第二弧形面且朝向出光口弯曲。

12、进一步地,导流部自遮光基部朝向扩压段的方向至少部分呈渐缩设置。

13、进一步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二导流面的远离第一导流面一侧的扩压腔,扩压腔连通第二风道出口与扩压段。

14、进一步地,第二风道出口被构造为扩压腔的敞口。

15、进一步地,外壳包括背板,外壳出风部设于背板,流道出口位于导流流道临近背板的一侧。

16、进一步地,内部支架包括灯管侧支架和散热片侧支架,灯管侧支架与散热片侧支架形成导流流道,灯管安装段形成于灯管侧支架。

17、进一步地,灯管侧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朝向出光口,发光组件还包括反光杯,反光杯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灯管安装在反光杯内,并由反光杯将光向出光口集中反射。

18、进一步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灯管安装段一侧的流道出口,流道出口至少一部分与扩压段相对设置,流道出口内设有遮光部,遮光部用于遮盖灯管下游端的端部,遮光部还用于引导从扩压段流出的气体从流道出口流出;流道出口形成于散热片侧支架。

19、进一步地,皮肤处理装置还包括冷敷组件和散热组件,冷敷组件设于出光口处,以用于对待处理皮肤或待处理皮肤附近的皮肤冷敷;散热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片组件,

20、导热件安装于内部支架,导热件一端与冷敷组件导热连接,散热片组件连接于导热件的另一端;散热片组件与发光组件分别位于导热件的两侧;和/或,

21、散热片侧支架还形成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具有风腔入口和风腔出口,风腔入口位于第二安装腔远离出光口的一侧,风腔出口与外壳出风部连通。

22、进一步地,冷敷组件包括透光件和与透光件导热连接的制冷片,制冷片与导热件导热连接;制冷片的制冷侧朝向透光件,制冷片的制热侧背离透光件,并与导热件导热连接。

23、进一步地,灯管侧支架包括灯管支架和透光支架,灯管支架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包括朝前开口的光源腔,透光支架位于灯管支架的前侧,透光支架形成有前后贯通的透光腔,透光件设于透光腔内,透光支架与光源腔围合形成灯管安装段;散热片侧支架与第一散热风道围合形成导流流道。

24、进一步地,导热件为均温板或热管。

25、进一步地,灯管支架还包括设置在灯管下游端的第一扩压板、第二扩压板、第三扩压板和第四扩压板,第一扩压板第二扩压板、第三扩压板和第四扩压板围成扩压段,主体段与扩压段连通,主体段的通风面积小于扩压段的通风面积,扩压段的出风口朝向背板。

26、进一步地,散热片侧支架还包括遮光部和由多个流道板围成的至少朝向背板的一侧开口的扩压腔,扩压腔设置在遮光部背离出光口的一侧,扩压腔靠近扩压段一侧设置的流道板与遮光部错位设置,并与遮光部之间形成通风过口,通风过口连通扩压段与扩压腔。

2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部支架,外壳具有容纳腔、出光口及外壳出风部,容纳腔与出光口和外壳出风部均连通;内部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内部支架具有导流流道,导流流道包括灯管安装段;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灯管,灯管安装于灯管安装段,灯管用于产生经出光口后射向待处理皮肤的光;其中,灯管安装段包括自灯管上游端延伸至灯管下游端的主体段和设于灯管下游端的扩压段。该皮肤处理装置在灯管下游端设置扩压段,能够利用扩压段的扩压作用增加灯管下游端位置处的气流压力,进而增大气流流动动能,使得灯管发出的热量能够在扩压段的扩压作用下更易从灯管下游端流出,避免热量在灯管下游堆积过多,避免灯管形成局部高温点,有效降低灯管以及周围部件的老化速度,保证皮肤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灯管安装段(4)一侧的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出口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扩压段(8)相对设置,所述流道出口内设有遮光部(9),所述遮光部(9)用于遮盖所述灯管(6)下游端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9)包括遮光基部(10)和导流部(11),所述遮光基部(10)连接于所述流道出口的内壁面,所述导流部(11)设于所述遮光基部(10)朝向所述扩压段(8)的一侧,并引导从所述扩压段(8)流出的气体从所述流道出口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基部(10)将所述流道出口分隔出至少两个风道出口,所述导流部(11)具有至少两个导流面,所述至少两个导流面用于将从所述扩压段(8)流出的气体分别导流至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出口为两个,分别为位于所述遮光基部(10)两侧的第一风道出口(12)和第二风道出口(13),所述至少两个导流面为两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面(14)和第二导流面(15),所述第一导流面(14)对应所述第一风道出口(12)设置,以用于将从所述扩压段(8)流出的气体导流至所述第一风道出口(12);所述第二导流面(15)对应所述第二风道出口(13)设置,以用于将从所述扩压段(8)流出的气体导流至所述第二风道出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导流面包括第一导流面(14),所述第一导流面(14)遮挡所述灯管(6)靠近所述风道出口的端部且为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朝向背离所述出光口(2)的一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导流面还包括第二导流面(15),所述第二导流面(15)为第二弧形面且朝向所述出光口(2)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1)自所述遮光基部(10)朝向所述扩压段(8)的方向至少部分呈渐缩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面(15)的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面(14)一侧的扩压腔(16),所述扩压腔(16)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出口(13)与所述扩压段(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13)被构造为所述扩压腔(16)的敞口。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背板(17),所述外壳出风部(3)设于所述背板(17),所述流道出口位于所述导流流道临近所述背板(17)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架包括灯管侧支架和散热片侧支架(40),所述灯管侧支架与所述散热片侧支架(40)形成所述导流流道,所述灯管安装段(4)形成于所述灯管侧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侧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腔(18),所述第一安装腔(18)的开口朝向所述出光口(2),所述发光组件(5)还包括反光杯(19),所述反光杯(19)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8)内,所述灯管(6)安装在所述反光杯(19)内,并由所述反光杯(19)将光向所述出光口(2)集中反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流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灯管安装段(4)一侧的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出口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扩压段(8)相对设置,所述流道出口内设有遮光部(9),所述遮光部(9)用于遮盖所述灯管(6)下游端的端部,所述遮光部(9)还用于引导从所述扩压段(8)流出的气体从所述流道出口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处理装置还包括冷敷组件(20)和散热组件(21),所述冷敷组件(20)设于所述出光口(2)处,以用于对待处理皮肤或待处理皮肤附近的皮肤冷敷;所述散热组件(2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21)包括导热件(22)和散热片组件(2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敷组件(20)包括透光件(25)和与所述透光件(25)导热连接的制冷片(26),所述制冷片(26)与所述导热件(22)导热连接;所述制冷片(26)的制冷侧朝向所述透光件(25),所述制冷片(26)的制热侧背离所述透光件(25),并与所述导热件(22)导热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侧支架包括灯管支架(27)和透光支架(28),所述灯管支架(27)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30),所述第一散热风道(30)包括朝前开口的光源腔(29),所述透光支架(28)位于所述灯管支架(27)的前侧,所述透光支架(28)形成有前后贯通的透光腔,所述透光件(25)设于所述透光腔内,所述透光支架(28)与所述光源腔(29)围合形成所述灯管安装段(4);所述散热片侧支架(40)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30)围合形成所述导流流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2)为均温板或热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支架(2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管(6)下游端的第一扩压板(31)、第二扩压板(32)、第三扩压板(33)和第四扩压板(34),所述第一扩压板(31)第二扩压板(32)、第三扩压板(33)和第四扩压板(34)围成所述扩压段(8),所述主体段(7)与所述扩压段(8)连通,所述主体段(7)的通风面积小于所述扩压段(8)的通风面积,所述扩压段(8)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背板(17)。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侧支架(40)还包括所述遮光部(9)和由多个流道板(35)围成的至少朝向所述背板(17)的一侧开口的扩压腔(16),所述扩压腔(16)设置在所述遮光部(9)背离所述出光口(2)的一侧,所述扩压腔(16)靠近所述扩压段(8)一侧设置的流道板(35)与所述遮光部(9)错位设置,并与所述遮光部(9)之间形成通风过口(36),通风过口(36)连通所述扩压段(8)与所述扩压腔(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处理装置。该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和内部支架,外壳(1)具有容纳腔、出光口(2)及外壳出风部(3),容纳腔与出光口(2)和外壳出风部(3)均连通;内部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内部支架具有导流流道,导流流道包括灯管安装段(4);发光组件(5),包括灯管(6),灯管(6)安装于灯管安装段(4),灯管(6)用于产生经出光口(2)后射向待处理皮肤的光;其中,灯管安装段(4)包括自灯管(6)上游端延伸至灯管(6)下游端的主体段(7)和设于灯管(6)下游端的扩压段(8)。根据本技术的皮肤处理装置,能够避免热量在灯管下游堆积,使得灯管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

技术研发人员:方少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由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