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5450发布日期:2023-10-22 07:0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


背景技术:

1、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手术是目前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2、手术时先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再用吸盘将晶体核娩出,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再将人工晶体植入。

3、但在手术过程中,吸盘吸取晶体核后,将晶体核从患者眼中取出时,吸盘与晶体核之间吸附不稳,易导致晶体核从吸盘上脱落并落入患者眼中,进而导致对患者眼部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能够稳定抓取晶体核,并辅助医护人员稳定取出晶体核。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固定柱贯穿的第一弹簧,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套在固定柱上的带有螺纹的旋转筒,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与旋转筒螺旋传动的联动杆,所述连接板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用于对夹持组件限位的限位件,所述旋转筒和联动杆配合作用可控制夹持组件夹持晶体核。

4、技术方案的原理:

5、旋转筒和联动杆相对运动形式为螺旋传动,转动旋转筒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旋转筒带动联动杆在旋转筒上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联动杆带动连接板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接板压缩第一弹簧,连接板带动夹持组件朝联动杆移动的方向移动,使得夹持组件被限位件限位,使得夹持组件能够夹持到晶体核,手握住固定板,并带动该娩出器整体朝靠近患者眼睛中的晶体核的方向移动,使得夹持组件匀速夹持到患者眼睛中的晶体核,夹持组件保持夹持晶体核的状态,继续按照同一个方向转动旋转筒,旋转筒再带动连接板向上移动,连接板继续带动夹持组件向上移动,使得夹持组件带着晶体核从患者眼睛中稳定脱离出来,医护人员取下夹持组件上的患者晶体核,转动旋转筒朝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旋转筒带动联动杆在旋转筒上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联动杆带动连接板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弹簧在弹力作用下也带动连接板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连接板带动夹持组件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夹持组件通过限位件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筒能够带动联动杆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旋转筒和联动杆配合作用,能够带动连接板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使得夹持组件能够稳定夹持晶体核的同时还能够带着晶体核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便于医护人员将晶体核从患者眼中取出,旋转筒还便于医护人员客观控制夹持晶体核的力度,还能够确保医护人员夹持晶体核时能缓慢柔和地夹持晶体核,保护患者眼睛;

8、2、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能够用于稳定夹持晶体核,夹持组件能够用于夹持晶体核,限位件对夹持组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确保夹持组件夹持到晶体核;

9、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能够辅助连接板稳定做直线运动,还能够辅助连接板朝远离旋转筒的方向运动,固定柱便于设置固定板、旋转筒和连接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完全相同并交叉铰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一端都与连接板铰接,另一端都用于夹持晶体核,所述限位件与固定柱连接并靠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以及连接板的一端与限位件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靠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晶体核的一端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11、本方案有益效果: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共同作用能够夹持晶体核,限位件能够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以及连接板的一端能够相互靠近,进而顺利夹持到晶体核,第二弹簧能够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互靠近之后又能够再恢复到初始状态,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并未与连接板铰接的一端又相互分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柱开有第一滑动槽,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滑动槽可滑动配合。

13、本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滑动槽能够为连接杆导向,连接杆和第一滑动槽配合作用,能够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移动时,保持直线稳定移动,确保被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到的晶体核直线稳定移动,最终从患者眼睛内移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联动杆包括沿连接板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与连接板连接的提拉部,所述提拉部为l型,所述提拉部横直处靠近旋转筒的一端连接有与旋转筒螺旋传动的移动部。

15、本方案有益效果:提拉部能够带动连接板移动,移动部和旋转筒相互运动形式为螺旋传动,旋转筒能够带动移动部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提拉部为l型,能够便于移动部稳定带动连接板移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开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提拉部竖直处与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

17、本方案有益效果:第二滑动槽能够为提拉部竖直处导向,提拉部竖直处和第二滑动槽配合作用,能够确保连接板沿着旋转筒轴向方向稳定做直线运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筒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外侧面沿旋转筒径向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有把柄。

19、本方案有益效果:把柄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转动旋转筒。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都连接有向内凹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带有圆角,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弯曲部处。

21、本方案有益效果:两个弯曲部之间的空间能够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靠近并夹持晶体核时容纳第二弹簧,圆角能够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柔和地夹持晶体核。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弯曲部设有防滑条纹。

23、本方案有益效果:防滑条纹能够加强晶体核被夹持的稳定性,加强晶体核在被夹持后能够保持被夹持的状态的稳定性。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柱内部穿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连接有按压气囊,另一端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位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弯曲部之间。

25、本方案有益效果:按压气囊、从气管和吸盘共同作用能够固定晶体核,确保晶体核位置固定,便于晶体核被夹持。



技术特征:

1.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固定柱贯穿的第一弹簧,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套在固定柱上的带有螺纹的旋转筒,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与旋转筒螺旋传动的联动杆,所述连接板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用于对夹持组件限位的限位件,所述旋转筒和联动杆配合作用可控制夹持组件夹持晶体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完全相同并交叉铰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一端都与连接板铰接,另一端都用于夹持晶体核,所述限位件与固定柱连接并靠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以及连接板的一端与限位件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靠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晶体核的一端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处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柱开有第一滑动槽,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滑动槽可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沿连接板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与连接板连接的提拉部,所述提拉部为l型,所述提拉部横直处靠近旋转筒的一端连接有与旋转筒螺旋传动的移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开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提拉部竖直处与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外侧面沿旋转筒径向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有把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远离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都连接有向内凹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带有圆角,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弯曲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设有防滑条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内部穿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连接有按压气囊,另一端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位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弯曲部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眼科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固定柱,固定柱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一侧设有固定柱贯穿的第一弹簧,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套在固定柱上的带有螺纹的旋转筒,固定柱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连接有与旋转筒螺旋传动的联动杆,连接板连接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用于对夹持组件限位的限位件,旋转筒和联动杆配合作用可控制夹持组件夹持晶体核。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盘与晶体核之间吸附不稳易导致晶体核从吸盘上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唐崑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