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7221发布日期:2023-12-14 07:2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医在治疗内科疾病中,尤其是呼吸内科疾病中,经常使用雾化装置进行雾化吸入法治疗

2、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雾化器将药液瓶中的中药汁液或浸膏剂雾化成粒径可达到2~6微米的细小颗粒,使中药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快速、高效地渗透到呼吸道的上、下部位。雾化后的中药粒子能够很好地覆盖到呼吸道的各个部位,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3、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的优点在于,它采用的是雾化技术,使药物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渗透到肺部,从而减轻对消化系统的刺激。同时,雾化装置可以将药液瓶中的中药汁液或浸膏剂雾化成细小粒子,增强了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效果。

4、总之,中医内科雾化装置是一种高效、便捷的中医内科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设备,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等人群。但在使用中需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标准、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5、然而传统的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的结构较于单一,对药液混合的不够充分,从而使药液在转化为药雾后,治疗的疗效较差,同时传统的中医内科雾化器,直接用外部的空气进行药液扩散传输,从而可能会沾染空气中灰尘和细菌,容易使药液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传统的雾化装置不便于调节药液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患者雾化喷药过程中的舒适度,实用性能较低,为此,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6、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通过进料管将药液放入桶体的内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对药液进行搅拌,使用药液混合的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治疗,同时通过加热管可以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患者雾化喷药过程中的舒适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包括底板(1)和雾化器本体(19),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桶体(3),所述桶体(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盖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送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7),所述盖板(4)下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8);

4、所述盖板(4)远离温度传感器(10)一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进料管(11)和进气管(12),所述进料管(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电磁控制阀(13),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14)和活性炭吸附层(15),所述桶体(3)下表面后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液管(20),所述药液管(20)的上端贯穿至桶体(3)的内壁,所述药液管(20)下端与雾化器本体(19)的进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药液管(2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控制阀(21),所述雾化器本体(19)的排气端固定连接有排雾管(22),所述排雾管(22)远离雾化器本体(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呼吸罩(23);

5、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第一电磁控制阀可以关闭进料管,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桶体的内部,同时通过进气管中的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然后进行药液扩散传输,从而避免影响药液的效果,实用性能较高。

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6)的下端与桶体(3)转动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连接可以提高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桶体(3)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9);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温层可以提高桶体(3)的保温性能。

10、进一步地,所述桶体(3)前端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7);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可以方便进行拆卸,对桶体(3)的内部进行清洗,同时通过设置密封圈(17)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12、进一步地,所述桶体(3)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8);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打开杯盖。

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24);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盒(24)可以方便放置呼吸罩(23)。

16、进一步地,所述桶体(3)靠近进气管(12)一侧外壁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5);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面板(25)可以方便控制装置运转。

1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4)下表面靠近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0);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10)可以方便检测到桶体(3)内的温度。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对比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装置,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通过进料管将药液放入桶体的内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对药液进行搅拌,使用药液混合的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治疗,同时通过加热管可以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患者雾化喷药过程中的舒适度。

22、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对比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装置,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第一电磁控制阀可以关闭进料管,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桶体的内部,同时通过进气管中的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然后进行药液扩散传输,从而避免影响药液的效果,实用性能较高。

23、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对比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装置,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结构巧妙,便于医疗人员的使用,便于对桶体的内部进行清洗实用性能高。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包括底板(1)和雾化器本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桶体(3),所述桶体(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盖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送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7),所述盖板(4)下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的下端与桶体(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前端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靠近进气管(12)一侧外壁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下表面靠近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中医内科雾化装置,包括底板和雾化器本体,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桶体,所述桶体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送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盖板下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本技术中,该中医内科雾化装置通过进料管将药液放入桶体的内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对药液进行搅拌,使用药液混合的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治疗,同时通过加热管可以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患者雾化喷药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基国,傅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基国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