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

文档序号:35728615发布日期:2023-10-14 17:3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

本技术涉及枕头,特别涉及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属于可调节枕头。


背景技术:

1、整形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为主要手段,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

2、在患者进行整形手术时,需要躺卧进行治疗,而对于手术患者来说,现有的枕头其设计不合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躺的时间比较久,头部一般固定着几个小时,会发生塌陷,导致舒适性较差,同时也会影响整形过程,因此,现代枕头不能满足整形科患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两个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矩形杆,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矩形杆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所述矩形杆上均滑动套接有矩形柱,多个所述矩形杆上均套接有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矩形柱的底端上,多个所述弹簧的底端均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上,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挤压孔,多个所述矩形柱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挤压孔内,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侧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滑孔外,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板的侧部连接,所述挤压板的另一端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侧板侧部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竖板的侧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均通过固定机构安装有u形杆,两个所述u形杆相互靠近的侧部安装有弹性垫。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侧部安装有u形框、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蓄电池、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伸缩缸相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伸缩缸位于所述u形框内。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柱为矩形柱,所述挤压孔为矩形孔,每个所述矩形柱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侧部与每个所述挤压孔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内壁距离相同。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柱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杆的顶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杆的顶端与所述矩形槽的顶侧内壁留有间隙。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螺栓,所述u形杆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的底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侧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两个所述螺栓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固定孔并螺纹安装于两个所述螺纹槽内。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板的底部与多个所述矩形柱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中,将头放在弹性垫上,由于头部的压力使得位于头部正下方的矩形柱移动,从而可以贴合头部放置,使得头部与弹性垫接触面积大,相比于直接使用硬枕头来说更加的舒适,头放下后,头的底部与弹性垫接触的部位不同,各个矩形柱受到的压力也不同,从而使得各个矩形柱向下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当头部放置好后,通过启动伸缩缸即可使得产生位移的多个矩形柱不会上下移动,相比于使用软枕头来说不会凹陷,从而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两个侧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矩形杆(3),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矩形杆(3)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所述矩形杆(3)上均滑动套接有矩形柱(4),多个所述矩形杆(3)上均套接有弹簧(5),多个所述弹簧(5)的顶端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矩形柱(4)的底端上,多个所述弹簧(5)的底端均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上,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板(6),所述挤压板(6)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挤压孔(7),多个所述矩形柱(4)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挤压孔(7)内,其中一个所述侧板(2)的侧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滑孔外,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板(6)的侧部连接,所述挤压板(6)的另一端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侧板(2)侧部的伸缩缸(9),所述伸缩缸(9)的输出端与所述竖板的侧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2)的顶部均通过固定机构安装有u形杆(10),两个所述u形杆(10)相互靠近的侧部安装有弹性垫(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侧部安装有u形框、蓄电池(13)和控制器(14),所述蓄电池(13)、所述控制器(14)和所述伸缩缸(9)相连接,所述蓄电池(13)、所述控制器(14)和所述伸缩缸(9)位于所述u形框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柱(4)为矩形柱,所述挤压孔(7)为矩形孔,每个所述矩形柱(4)远离所述连接板(8)的侧部与每个所述挤压孔(7)远离所述连接板(8)的内壁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柱(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杆(3)的顶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杆(3)的顶端与所述矩形槽的顶侧内壁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螺栓(11),所述u形杆(10)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的底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侧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两个所述螺栓(11)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固定孔并螺纹安装于两个所述螺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6)的底部与多个所述矩形柱(4)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跟随体态调整的枕头,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两个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矩形杆,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矩形杆之间的距离相同。本技术中,将头放在弹性垫上,由于头部的压力使得位于头部正下方的矩形柱移动,从而可以贴合头部放置,使得头部与弹性垫接触面积大,相比于直接使用硬枕头来说更加的舒适,头放下后,头的底部与弹性垫接触的部位不同,各个矩形柱受到的压力也不同,从而使得各个矩形柱向下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当头部放置好后,通过启动伸缩缸即可使得产生位移的多个矩形柱不会上下移动,相比于使用软枕头来说不会凹陷,从而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霞,罗艳香,吴远珍,黄师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