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

文档序号:36544680发布日期:2023-12-30 01:4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


背景技术:

1、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腧穴或患处,以达到祛除疾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2、使用火针有效治疗多种疑难病症,扩大了针灸适应症,提高了临床疗效,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火针疗法,目前火针具有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

3、现行方式中,火针针具,根据临床需要,以金属钨为主要材料,制作了不同特点的火针针具,包括粗、中粗、细、平头、多头、三棱火针六种,显著提高了火针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火针疗法可有效治疗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外阴白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溃疡、肌筋膜炎、膝骨关节炎、腱鞘囊肿、面肌痉挛等各科疾病,显著扩大了针灸的适应症,提高了临床疗效,推动了针灸学实践的发展。

4、现有技术中面临的问题是:因火针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可反复使用的针具,但目前火针缺少合适的储存容器,无法长期保证针刺的锋利性;此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明火,一般是使用75%-95%的酒精棉球,捏干后点燃,但灭火器械大多使用含水玻璃容器,但其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中火针没有能够可靠保存的容器或者器具的技术问题,提供该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包括:

4、管体,其具有火针存放内腔;

5、管体的一端具有识别管,识别管连通火针存放内腔;

6、活动灭火盖机构,其设置在管体的第一端,活动灭火盖机构具有一打开状态和一闭合状态;

7、在闭合状态下,活动灭火盖机构能够形成一封闭空间,以使得位于封闭空间能够遮蔽识别管;以及

8、腔内存针机构,其设置在火针存放内腔内,用于保护火针的工作端部。

9、具体地,火针存放内腔的截面为圆形、且火针存放内腔为一个或者多个;

10、识别管具有存针口,存针口的数量与所述火针存放内腔一一对应配置。

11、具体地,管体的第一端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一端盖部;

12、管体的第一端的外径上构造出外螺纹;

13、端盖部具有内螺纹,端盖部能够螺接在管体的第一端上。

14、具体地,端盖部内设置弹簧;

15、弹簧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16、弹簧与腔内存针机构一一对应配置。

17、具体地,腔内存针机构包括:

18、腔内滑动体,其能够在火针存放内腔内滑动;

19、腔内滑动体的第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

20、具体地,腔内滑动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置针槽;

21、置针槽内设置有填充物;

22、填充物为海绵或者消毒棉。

23、具体地,腔内滑动体的轴向形成有凹陷环;

24、管体的第一端的径向开设有定位螺孔;

25、定位螺孔能够连通对应的火针存放内腔;

26、定位螺孔上能够螺接一定位螺钉;

27、定位螺钉能够延伸至火针存放内腔内、且卡在凹陷环内,以使得腔内滑动体被限位并压缩对应的弹簧。

28、具体地,活动灭火盖机构包括:

29、两组夹持盖,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铰链轴上;

30、每个铰链轴连接在一第一转动座上;

31、第一转动座固定连接在连接部上;

32、两组夹持盖的第二端扣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且形成闭合状态;

33、两组所述夹持盖扣合的端部均开设半圆孔,以使得在所述闭合的状态下,以使得两个诉搜狐半圆形成孔血钳放入孔。

34、具体地,每个铰链轴的两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轮;

35、每个驱动轮偏心地连接一驱动连杆的一端;

36、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第二转动座的转动轴上;

37、第二转动座固定连接在一滑动套的径向。

38、具体地,滑动套套设在管体的外径上、且能够在管体的外径上滑动;

39、锁定螺钉,其能够螺接在滑动套径向设置的锁定孔上;

40、管体第二端的外径上设置多个定位锁定孔;

41、多个定位锁定孔延管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42、锁定螺钉能够穿过锁定孔、且螺接在定位锁定孔内。

4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4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火针1在使用时产生的问题,且当上述部件均可采用外用耐高温pp塑料、属于医用安全级别,可实现无毒,耐高温,防腐蚀,适用于火针的储存;本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熄灭使用火针后的酒精棉花上的明火,具有灭火作用;而且本技术方案既便携,又能长期保持火针的锋利性,解决火针使用过程中的灭火难题。



技术特征:

1.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针存放内腔(101)的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火针存放内腔(101)为一个或者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的第一端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一端盖部(1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部(110)内设置弹簧(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存针机构(30)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滑动体(310)的第二端形成有置针槽(3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滑动体(310)的轴向形成有凹陷环(3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灭火盖机构(20)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铰链轴(21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驱动轮(23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240)套设在所述管体(10)的外径上、且能够在所述管体(10)的外径上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便携式具有灭火作用的火针盒。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中火针没有能够可靠保存的容器或者器具的技术问题,包括:管体具有火针存放内腔;管体的一端具有识别管,识别管连通火针存放内腔;活动灭火盖机构设置在管体的第一端,活动灭火盖机构具有一打开状态和一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下,活动灭火盖机构能够形成一封闭空间,以使得位于封闭空间能够遮蔽识别管;腔内存针机构设置在火针存放内腔内,用于保护火针的工作端部。本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安全、便捷的存取火针,且能够辅助火针在使用过程时配合熄灭明火,具有无毒,耐高温,防腐蚀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白,李彬,王麟鹏,郭静,刘慧林,孙敬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