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文档序号:36359229发布日期:2023-12-14 04:3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临床,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对病灶进行检验和治疗时需要利用穿刺针将药物送到病灶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病灶均隐藏在人体正常器官之间,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注射过程中,对于操作特别高,难以保证注射器推进的连续性和平顺性,不小心速度过快会给患者造成疼痛。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040250u的一种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外活动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壳体与针管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壳体远离针管针头的一端活动套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与针管活塞推杆的一端抵触,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螺纹杆沿着壳体中心轴线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区别于原有穿刺治疗装置,不需要人工手动注射,采用驱动组件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推杆,保证了注射时的连续性和平顺性,避免了给患者造成疼痛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推进装置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每次使用时直接固定在一次性注射针筒上即可。

3、同时为了更好的治疗神经内科病症,输液也是常用技术手段,现有的输液装置为滴液监控机构,在滴壶内当液体由上往下向滴壶内落入时,能很好地进行监测,当不再落入时则发起警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快速检查,但现有设备不方便快速安装固定,不能很好的夹固滴壶,容易造成滴壶或输液管被挤压,不利于进行使用,同时不方便快速拆卸,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称重连接机构,所述称重连接机构上安装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安装板上共同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安装板和盖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上安装有弧形透明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滴壶槽,所述弧形透明件和滴壶槽相对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悬扣机构,所述悬扣机构和盖板相连接,所述悬扣机构上设有同步板,所述同步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内的底部,所述竖轴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设有两个同步带,所述滴壶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同步带贯穿设置在与其同一侧的两个开口内,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安装有夹板,所述滴壶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套接在与其同一侧的两个夹板上。

4、优选地,为了实时监测整体组件的重量,所述称重连接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安装有挂钩,所述机体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机体内安装有承重组件,所述承重组件贯穿设置在机体的下端,所述连接绳可伸缩连接在机体内。

5、优选地,为了便于和盖板进行连接,所述悬扣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安装板上的轴套,所述轴套内滑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同步板的上端,所述固定轴上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内的顶部和圆环的上端,所述固定轴的上端连接有适应机构,所述适应机构和盖板相连接。

6、优选地,为了实现同步操作,快速进行连接固定,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内相对侧壁上的两个传动轴,两个传动轴的相对一侧和竖轴上共同安装有锥形齿轮组件,所述安装板内另一侧的相对侧壁和两个传动轴上均安装有同步轮,位于同一端两个同步轮为一组,两个同步带分别套设在两组同步轮上。

7、优选地,为了能很好的固定盖板的位置,所述适应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轴的上端的旋钮,所述旋钮的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滚珠,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滚珠分别和两个定位槽相对应。

8、优选地,为了方便调节,所述定位槽的两侧均呈弧形设置。

9、优选地,为了很好的夹紧滴壶的两端进行夹固,同一侧的两个夹板为一组,两组夹板分别设置在弧形透明件内的两端,两组夹板分别和两个通孔相对应。

10、优选地,为了便于对是否继续滴液进行检测,所述滴壶槽内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滴液红外监测组件,所述滴液红外监测组件安装在两个滑杆之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承重组件、机体、显示屏能很好地测量输液袋以及配套结构的重量,方便进行监测,便于向其内设置预定数值,当低于预定数值时,即可进行报警,便于快速发出警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

13、2、通过旋钮能很好的带动滚珠转动,从而方便使滚珠移动进对应的定位槽内,并且通过传动轴、固定轴以及弹簧的配合能很好的使旋钮带动滚珠进行旋转,且能进行升降,方便快速和盖板进行卡扣,便于保证和盖板装配的牢固性,避免出现松动的情况,更好的保证监测质量的稳定性;

14、3、通过滴液红外监测组件以及滴壶槽的作用,便于将滴壶放置进滴壶槽内,通过滴液红外监测组件能很好地对滴壶内的情况进行监测,便于监测其是否还在继续滴液,当不滴液时发出警报;

15、4、通过设置弧形透明件和通孔便于滴壶和输液管稳定的安装,避免出现滴壶和输液管被截断、无法使药液流动的情况,保证输液的稳定进行;

16、5、通过同步板和锥形齿轮组件的作用,便于稳定的传动,方便将旋钮的力进行二次利用,提升装配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17、6、通过同步轮、同步带的配合,能很好的使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夹板反向移动,从而便于夹紧输液管,保证盖板、安装板安装位置的稳定性,保证对滴壶监测的效果和质量;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滴液监控以及重量监控两种方式进行监控,提升监控的质量,更好的为医护人员提供精准提示,同时方便快速进行操控,便于快速安装夹紧,方便更换保证实用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神经内科的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称重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连接机构上安装有连接绳(5),所述连接绳(5)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连接机构包括机体(2),所述机体(2)的上端安装有挂钩(1),所述机体(2)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机体(2)内安装有承重组件(4),所述承重组件(4)贯穿设置在机体(2)的下端,所述连接绳(5)可伸缩连接在机体(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扣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安装板(7)上的轴套(29),所述轴套(29)内滑动安装有固定轴(20),所述固定轴(20)固定在同步板(19)的上端,所述固定轴(20)上固定套接有套环(18),所述套环(18)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圆环(21),所述固定轴(20)上套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7)内的顶部和圆环(21)的上端,所述固定轴(20)的上端连接有适应机构,所述适应机构和盖板(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内相对侧壁上的两个传动轴(23),两个传动轴(23)的相对一侧和竖轴(16)上共同安装有锥形齿轮组件(22),所述安装板(7)内另一侧的相对侧壁和两个传动轴(23)上均安装有同步轮(11),位于同一端两个同步轮(11)为一组,两个同步带(12)分别套设在两组同步轮(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轴(20)的上端的旋钮(24),所述旋钮(24)的下端两侧均安装有滚珠(25),所述盖板(6)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槽(26),两个滚珠(25)分别和两个定位槽(26)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6)的两侧均呈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两个夹板(10)为一组,两组夹板(10)分别设置在弧形透明件(8)内的两端,两组夹板(10)分别和两个通孔(9)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壶槽(28)内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滴液红外监测组件(15),所述滴液红外监测组件(15)安装在两个滑杆(14)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临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称重连接机构,所述称重连接机构上安装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安装板上共同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安装板和盖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盖板上安装有弧形透明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滴壶槽,所述弧形透明件和滴壶槽相对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悬扣机构,所述悬扣机构和盖板相连接。本技术通过滴液监控以及重量监控两种方式进行监控,提升监控的质量,更好的为医护人员提供精准提示,同时方便快速进行操控,便于快速安装夹紧,方便更换保证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强,吴宏赟,徐飞,李海涛,支洪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