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3064发布日期:2023-12-30 01:1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臭氧消毒,尤其涉及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1、臭氧消毒机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加工车间和类似场所的空气灭菌和物体表面灭菌。

2、现有的部分臭氧消毒装置通过将臭氧至置于固定空间中,并对外部空气进行吸附后使臭氧对空气中的病菌进行处理,但在实验室中对空气进行消杀时,因实验室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而在进行病菌消毒作业时,虽可以对空气中的病菌达到消毒的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臭氧的挥发性较强且自身具有较大的异味,而在吸入臭氧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且常规的与空气混合消毒的状态下,因空气处于流通状态,单纯的过滤混合过滤无法很好地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不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进行空气混合消毒时,可能会出现空气流通状态下过滤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且过滤后含有臭氧的空气可能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影响,提供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装置本体,所述消毒装置本体一侧处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有臭氧机,所述臭氧机一端中部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端头处贯穿连接有存水槽体,所述存水槽体一端中部处贯穿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槽位处卡合连接有限位浮块。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浮块底侧处接合连接有存水槽体,所述存水槽体底侧槽位处固定连接有风滤板。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存水槽体外侧处固定连接有消毒舱,所述消毒舱中部槽位处固定连接有固位槽体。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位槽体内侧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除味板,所述除味板一端侧边处设有风机。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机外侧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一端端头处贯穿连接有消毒舱。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消毒舱一侧中部处贯穿连接有进风管,所述消毒舱四侧边角处固定连接有护角块。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消毒装置本体与辅助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影响臭氧消毒的基本效用的情况下,在进行臭氧消毒时,通过设置的存水槽体与臭氧机之间相互配合,通过水与臭氧相互混合达成臭氧水并对经过臭氧水的空气进行消杀处理,且消杀后含有臭氧的空气将通过除味板对臭氧分子进行吸附,从而保证空气的清新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臭氧消杀时的稳定性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装置本体(1),所述消毒装置本体(1)一侧处设有辅助机构(2),所述辅助机构(2)设有臭氧机(21),所述臭氧机(21)一端中部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一端端头处贯穿连接有存水槽体(25),所述存水槽体(25)一端中部处贯穿连接有进水管(23),所述进水管(23)一端槽位处卡合连接有限位浮块(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浮块(24)底侧处接合连接有存水槽体(25),所述存水槽体(25)底侧槽位处固定连接有风滤板(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槽体(25)外侧处固定连接有消毒舱(11),所述消毒舱(11)中部槽位处固定连接有固位槽体(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槽体(27)内侧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除味板(28),所述除味板(28)一端侧边处设有风机(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10)外侧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体(29),所述防护壳体(29)一端端头处贯穿连接有消毒舱(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舱(11)一侧中部处贯穿连接有进风管(12),所述消毒舱(11)四侧边角处固定连接有护角块(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细胞培养实验室臭氧消毒装置,涉及实验室臭氧消毒技术领域,包括:消毒装置本体,所述消毒装置本体一侧处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有臭氧机。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消毒装置本体与辅助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影响臭氧消毒的基本效用的情况下,在进行臭氧消毒时,通过设置的存水槽体与臭氧机之间相互配合,通过水与臭氧相互混合达成臭氧水并对经过臭氧水的空气进行消杀处理,且消杀后含有臭氧的空气将通过除味板对臭氧分子进行吸附,从而保证空气的清新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臭氧消杀时的稳定性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百峰,段瑞雪,罗广震,李芬,李晶晶,周晓欣,王岩,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水发生命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