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

文档序号:36307144发布日期:2023-12-07 10:0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

本技术属于肢体支撑架,具体涉及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


背景技术:

1、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均需要使用支架固定患者肢体,传统的肢体支撑架大多为l形并向外延伸,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肢体放置在延伸端上,这使得传统肢体支撑架整体重心偏移,固定时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固定效果并不理想,故而设计了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用以解决传统的肢体支撑架使用时重心不稳,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肢体支撑架使用时重心不稳,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包括底座、主体支架、支撑架和连接件,所述主体支架为l形,且主体支架一端嵌入至底座内,并在底座内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主体支架另一端,并在主体支架上滑动,所述主体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以控制主体支架端面之间的距离。

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槽、滑动板、定位孔和插销,所述滑动槽开设在主体支架一端,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滑动槽内,且滑动板为u形,所述定位孔等间距对称开设在滑动板上,所述插销贯穿主体支架并嵌入至定位孔内。

4、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出口端底部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上端面与滑动槽上端面之间距离小于滑动板的最大高度。

5、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y形,且支撑架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安装有海绵层,所述支撑架底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主体支架嵌入至滑动孔内,所述支撑架下端面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贯穿支撑架并嵌入至滑动孔内,且第一螺丝上端面与主体支架接触。

6、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升降孔,所述主体支架一端嵌入至升降孔内,所述升降孔底部和主体支架端面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主体支架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底座上端面且位于升降孔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贯穿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固定板和贯穿孔并延伸至固定板外侧。

7、优选的,所述底座外壁两侧对称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一端上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安装有橡胶层。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主体支架、底座和滑动板等,由于滑动板将两个l形主体支架连接后转变为u形主体支架,在使用时,只需推动主体支架,通过底座下方的滑轮,使得主体支架一端位于床体上方水平移动,大大增加了单一l形主体支架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肢体支撑架使用时重心不稳,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插杆、固定板和弹簧等,在使用前,拔出插杆,弹簧推动主体支架在升降孔内部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架整体向上活动,直至高度合适后,将插杆重新贯穿固定板和贯穿孔,限制主体支架的移动,进而完成对支撑架的高度调整。



技术特征:

1.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主体支架(10)、支撑架(5)和连接件,所述主体支架(10)为l形,且主体支架(10)一端嵌入至底座(2)内,并在底座(2)内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5)设置在主体支架(10)另一端,并在主体支架(10)上滑动,所述主体支架(1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以控制主体支架(10)端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槽(6)、滑动板(14)、定位孔(16)和插销(17),所述滑动槽(6)开设在主体支架(10)一端,所述滑动板(14)设置在滑动槽(6)内,且滑动板(14)为u形,所述定位孔(16)等间距对称开设在滑动板(14)上,所述插销(17)贯穿主体支架(10)并嵌入至定位孔(1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6)出口端底部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上端面与滑动槽(6)上端面之间距离小于滑动板(14)的最大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为y形,且支撑架(5)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安装有海绵层(7),所述支撑架(5)底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主体支架(10)嵌入至滑动孔内,所述支撑架(5)下端面设置有第一螺丝(4),所述第一螺丝(4)贯穿支撑架(5)并嵌入至滑动孔内,且第一螺丝(4)上端面与主体支架(1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部开设有升降孔(11),所述主体支架(10)一端嵌入至升降孔(11)内,所述升降孔(11)底部和主体支架(10)端面之间通过弹簧(3)连接,所述主体支架(10)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贯穿孔(9),所述底座(2)上端面且位于升降孔(11)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贯穿设置有插杆(1),所述插杆(1)贯穿固定板(8)和贯穿孔(9)并延伸至固定板(8)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外壁两侧对称安装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上设置有第二螺丝(12),所述第二螺丝(12)一端上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安装有橡胶层(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肢体支撑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调节式肢体支撑架,包括底座、主体支架、支撑架和连接件,所述主体支架为L形,且主体支架一端嵌入至底座内,并在底座内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主体支架另一端,并在主体支架上滑动,所述主体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以控制主体支架端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设置了主体支架、底座和滑动板等,由于滑动板将两个L形主体支架连接后转变为U形主体支架,在使用时,只需推动主体支架,通过底座下方的滑轮,使得主体支架一端位于床体上方水平移动,大大增加了单一L形主体支架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肢体支撑架使用时重心不稳,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邱令,张玲琳,陈友希,肖维,李春香,曹梦茜,代春燕,马志华,任晓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