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痰拍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0554发布日期:2024-03-18 17:0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痰拍背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排痰拍背器。


背景技术:

1、病人因长期卧床,疾病变化等因素,易使痰液滞留于肺部,造成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故需为患者进行人工拍背辅助排痰。以往的排背方法通常是护士手动拍背和振动排痰仪,手动拍背是护士将手掌形成杯状,为患者拍背,但护士手型不标准,容易造成患者疼痛,影响拍背效果。

2、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一些排痰拍背器,如申请号为202120707980.4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新型拍背排痰器,包括外罩,外罩内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转动设有转轴,转轴通过第一旋转电机驱动转动,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的下方设有与偏心轮相贴设置的推板,推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导向杆,支撑架上具有若干与第一导向杆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推板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设于第一导向孔的四周,第一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压板,下压板固定连接拍背体,手持外罩扣在背部,启动第一旋转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以驱动推板推动拍背体连续上下运动,对背部进行拍打,代替了传统的手动上下进行拍打,避免护理人员手臂酸疼和不适,只需要手动转移拍打的位置。

3、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拍背排痰器只设置单个拍背体,单个拍背体拍背时,拍背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痰拍背器,其通过设置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交替拍打,从而有效提高拍背效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痰拍背器,包括外罩、穿带、拍背机构、第一拍背头及第二拍背头;

3、所述穿带设置在外罩上,所述穿带形成供手指穿过的穿孔;所述拍背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转动轴、第一偏心轮及第二偏心轮,所述壳体设置在外罩内,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转动轴与驱动件连接并由驱动件驱使转动,所述第一偏心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偏心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偏心轮的朝向与第一偏心轮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拍背头可伸缩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一拍背头由第一偏心轮驱使其下降而拍打患者背部;所述第二拍背头可伸缩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二拍背头与第一拍背头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拍背头由第二偏心轮驱使其下降而拍打患者背部。

4、进一步,所述穿带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穿带、第二穿带及第三穿带,所述第一穿带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二穿带设置在外罩中部,所述第三穿带设置在外罩另一侧。

5、进一步,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壳体内侧部,所述主动轮与旋转电机连接并由旋转电机驱使其转动,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并由主动轮带动其转动,所述从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

6、进一步,所述第一拍背头包括第一拍板、第一拍杆、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头体,所述第一拍板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拍杆一端与第一拍板连接,所述第一拍杆另一端穿过壳体后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在第一拍杆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拍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头体连接。

7、进一步,所述第二拍背头包括第二拍板、第二拍杆、第二弹性件、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头体,所述第二拍板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二拍杆一端与第二拍板连接,所述第二拍杆另一端穿过壳体后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接在第二拍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第二拍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头体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9、进一步,所述转动轴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壳体一侧,所述转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壳体另一侧。

10、进一步,还包括调节圈,所述调节圈转动设置在外罩的端部。

11、进一步,所述外罩端部设置外螺纹,所述调节圈内部设置与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12、进一步,所述外罩内设置用于容纳壳体的容纳槽。

13、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设置第一魔术贴,所述外罩另一侧设置与第一魔术贴粘接的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带一端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设置第三魔术贴,所述外罩另一侧设置与第三魔术贴粘接的第四魔术贴。

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排痰拍背器,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一,在使用时,将手指穿过穿带形成的穿孔,从而将排痰拍背器牢固固定在手上,然后将该排痰拍背器置于患者身上,驱动件驱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而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及第二偏心轮转动,由于第二偏心轮的朝向与第一偏心轮的朝向相反,使得第一偏心轮朝下而驱使第一拍背头而拍打患者背部时,第二偏心轮朝上不与第二拍背头接触,第二偏心轮朝下而驱使第二拍背头而拍打患者背部时,第一偏心轮朝上不与第一拍背头接触,使得第一拍背头及第二拍背头交替拍背,有效提高拍背效率。

16、二,通过设置第一穿带、第二穿带及第三穿带,使得具有三个穿孔,在使用时,可以将食指穿过第一穿带形成的第一穿孔,将中指穿过第二穿带形成的第二穿孔,将无名指穿过第三穿带形成的第三穿孔,从而将排痰拍背器牢固固定在患者手部。

17、三,通过设置旋转电机、主动轮及从动轮,在使用时,旋转电机驱使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由于从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从动轮转动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而使得第一偏心轮及第二偏心轮转动,从而驱使第一拍背头及第二拍背头交替拍打。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在使用时,驱动件驱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而使得第一偏心轮及第二偏心轮转动,从而驱使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交替拍打,从而有效提高拍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穿带、拍背机构、第一拍背头及第二拍背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穿带、第二穿带及第三穿带,所述第一穿带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二穿带设置在外罩中部,所述第三穿带设置在外罩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壳体内侧部,所述主动轮与旋转电机连接并由旋转电机驱使其转动,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并由主动轮带动其转动,所述从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背头包括第一拍板、第一拍杆、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头体,所述第一拍板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拍杆一端与第一拍板连接,所述第一拍杆另一端穿过壳体后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在第一拍杆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拍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头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拍背头包括第二拍板、第二拍杆、第二弹性件、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头体,所述第二拍板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二拍杆一端与第二拍板连接,所述第二拍杆另一端穿过壳体后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接在第二拍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第二拍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头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壳体一侧,所述转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壳体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拍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设置第一魔术贴,所述外罩另一侧设置与第一魔术贴粘接的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带一端设置在外罩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设置第三魔术贴,所述外罩另一侧设置与第三魔术贴粘接的第四魔术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排痰拍背器,包括外罩、穿带、拍背机构、第一拍背头及第二拍背头;穿带设置在外罩上,穿带形成供手指穿过的穿孔;拍背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转动轴、第一偏心轮及第二偏心轮,壳体设置在外罩内,驱动件设置在壳体内,转动轴可转动设置在壳体内,转动轴与驱动件连接并由驱动件驱使转动,第一偏心轮设置在转动轴上,第二偏心轮设置在转动轴上,第二偏心轮的朝向与第一偏心轮的朝向相反;第一拍背头由第一偏心轮驱使其下降而拍打患者背部;第二拍背头由第二偏心轮驱使其下降而拍打患者背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第一拍背头和第二拍背头交替拍打,从而有效提高拍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雅馨,詹丽红,陈燕,俞长莲,林璐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