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5644发布日期:2023-12-29 23:1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输液器通常由滴斗、调速器、导管及针管组成,药瓶或者药袋中的液体进入滴斗,通过导管直接输送至静脉血管。

2、在输液过程中,防止回血现象发生对输液安全至关重要。若处理不当万一出现空气进入滴斗下部的导管,将会发生非预期的回血现象;回血现象不仅会造成导管由于气泡栓塞而无法继续输液,甚至会造成血液凝固成血块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以及医源性感染等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该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包括防逆流泵体,所述防逆流泵体包括外筒体和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同轴支撑转动设于所述外筒体内;

3、所述旋转筒上开设有通孔,使得旋转筒内的液体通过通孔进入到外筒体内;

4、所述旋转筒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设置有支筒,所述支筒上通过第一支杆支撑连接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外筒体内;

5、所述的防逆流泵体还包括堵环,所述堵环同轴包裹于所述旋转筒外圈,所述堵环的底端具有一敞口,在所述浮球没有受到浮力作用时,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堵环的敞口,使得旋转筒内的液体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外筒体内。

6、进一步的,所述堵环通过第二支杆支撑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

7、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还包括进液部和出液部,所述进液部与所述旋转筒相连,所述出液部与所述外筒体相连。

8、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上串接有输液支管,所述输液支管同轴支撑转动伸入到所述旋转筒内。

9、进一步的,所述出液部包括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与所述外筒体相连,第二输液管用于将外筒体内的液体排出,以进一步接入到输液针进行输液。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当没有出现回血的情况下,所述浮球没有受到浮力作用,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堵环的敞口,使得旋转筒内的液体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外筒体内,实现进一步的输液过程;当出现回血情况时,会使得外筒体内液体不断增加,进而使得浮球浮起,浮起的浮球使得旋转筒转动一定角度,也就是使得旋转筒相对于堵环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通孔被堵环封堵住,此时,使得旋转筒内腔与外筒体内腔不再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能够阻止回血情况的继续发生,实现防逆流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包括防逆流泵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环(400)通过第二支杆(401)支撑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筒体(200)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还包括进液部和出液部,所述进液部与所述旋转筒(300)相连,所述出液部与所述外筒体(20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输液管(100),所述第一输液管(100)上串接有输液支管(101),所述输液支管(101)同轴支撑转动伸入到所述旋转筒(30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部包括第二输液管(201),所述第二输液管(201)与所述外筒体(200)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液用防逆流微泵,包括防逆流泵体,所述防逆流泵体包括外筒体和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同轴支撑转动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旋转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旋转筒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设置有支筒,所述支筒上通过第一支杆支撑连接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的防逆流泵体还包括堵环,当出现回血情况时,会使得外筒体内液体不断增加,进而使得浮球浮起,浮起的浮球使得旋转筒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通孔被堵环封堵住,能够阻止回血情况的继续发生,实现防逆流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惠,王霞容,叶国玲,宋妙,施方也,刘慧慧,茅安,赵学燕,顾烨,方丹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