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4458发布日期:2023-12-14 10:0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助行器。


背景技术:

1、当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由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在进行行走时十分吃力,因此行走需要借助医用助行器,现有技术是在主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扶手,然而该种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舒适性较差,患者长时间将手放在扶手上会感到吃力,二、可操作性较差,当患者在行走的过程中需要转向时,需要对两边的扶手同时进行操作,三、安全系数低,若是患者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慎摔倒,无法对患者上身提供支撑,因此需要一种舒适性高,便于患者操作,安全系数高的医用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助行器,以解决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借助医用助行器行走时,舒适度和操作性较差,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医用助行器,包括主体框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升降机构和撑手组件,所述主体框架为h形,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空心管,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于第一连接杆之间,所述升降机构的两端插设在第一连接杆中,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撑手组件固定于第三连接杆上,所述撑手组件包括框架、支撑杆和弹性软质物,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具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套设在框架上,所述框架与支撑杆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其中,所述支撑杆可在框架上滑动。

4、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弹性软质物,所述弹性软质物放置在支撑杆上,弹性软质物包括抱枕等内部有填充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可以提供舒适的触感和支撑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吸收身体重量的物质。

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采用h形设计,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撑手组件固定于第三连接杆上,升降机构的两端插设在第一连接杆中,可以实现撑手组件高度的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6、进一步的,所述撑手组件包括框架、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具有滑动孔,滑动孔套设在框架上,框架与支撑杆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软质物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当患者将双臂撑在弹性软质物上时,弹性软质物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可以在框架上滑动,能够方便患者调整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舒适和稳定。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孔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套管的外壁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为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内壁上均设有螺,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均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螺纹配合,锁紧装置可用于锁紧支撑杆,避免支撑杆滑动,同时锁紧装置可用于锁紧升降机构,使撑手组件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松开锁紧装置便可以滑动支撑杆,同时还可以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为空心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吊瓶支架,所述吊瓶支架插设在套管中,吊瓶支架用于悬挂吊瓶,方便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进行行走。

10、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助行器还包括支撑架和万向轮,所述支撑架固定于第一连接杆底部,所述万向轮设置于支撑架两端的底部,支撑架固定于第一连接杆底部,可以增加助行器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万向轮设置于支撑架两端的底部,可以使助行器更加灵活,方便使用者在不同的地形和环境下使。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撑手组件固定于第三连接杆上,并且支撑杆和框架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通过调节升降机构即可实现撑手组件高度的调节,同时容置空间内可放置弹性软质物,具有舒适度高的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患者可将上身撑在撑手组件上,在进行行走时,患者上身发力即可实现医用助行器方向的调节,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医用助行器,患者将上身撑在撑手组件上,当患者不慎摔倒时,撑手组件可起到支撑患者身体的作用,具有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8)内设有一弹性软质物(16),所述弹性软质物(16)放置在支撑杆(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7)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9),所述第一限位孔(9)为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外侧设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为空心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内设有吊瓶支架(11),所述吊瓶支架(11)插设在套管(1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所述套管(10)的外壁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12)为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2)的内壁上均设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2)中均设有锁紧装置(13),所述锁紧装置(13)与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2)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助行器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助行器,包括主体框架、升降机构、撑手组件和支撑架等部分,主体框架呈H形,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组成,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撑手组件固定于第三连接杆上,撑手组件包括框架和支撑杆,框架和支撑杆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放置弹性软质物,支撑杆可在框架上滑动,支撑杆的滑动孔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其中第一限位孔为通孔,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吊瓶支架,第一连接杆和套管的外壁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为通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内均设有锁紧装置,支撑架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底部,支撑架两端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高利萍,韩安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泸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