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

文档序号:37702024发布日期:2024-04-23 11:22阅读:7来源:国知局
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

本技术属于实验用动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


背景技术:

1、斑马鱼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但斑马鱼体型小,肉眼不便于观察,常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斑马鱼幼鱼常用于构建损伤炎症模型、尾鳍再生模型,以及斑马鱼成鱼构建尾鳍骨折模型等损伤模型,这些造模方法均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目前,构建这些斑马鱼损伤模型时,常使用注射器针头造成相应部位损伤,但由于注射器针头十分尖锐、切刃面很小,操作十分困难,容易造成切面不整齐、损伤处受力不均、造模程度不均一等问题,不利于斑马鱼损伤模型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容易且能精准操作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主要由刀柄、刀夹、刀片和刀帽组成;刀柄上设有硅胶防滑套,刀柄一端连接刀夹;刀夹具有十字双夹头,刀夹通过十字双夹头夹持固定刀片。

4、刀柄为可伸缩刀柄。

5、可伸缩刀柄主要由两节相互套接可伸缩的套筒构成,每节套筒都为一根圆柱形中空管,其中,第一节套筒的圆柱形中空管直径大于第二节套筒的直径且套接在第二节套筒外。

6、刀夹包括十字双夹头和刀夹套筒,十字双夹头一端连接刀柄一端,十字双夹头另一端为十字双夹头的夹口;十字双夹头一端外具有松紧外螺纹,刀夹套筒具有匹配的松紧内螺纹,刀夹套筒与十字双夹头通过松紧外螺纹和松紧内螺纹螺纹套接。

7、刀帽匹配可活动的套接在刀片外的刀夹外缘。

8、刀帽顶端开有通风小孔。

9、刀片为长方形的不锈钢刀片。

10、不锈钢刀片一短边为开刃刀刃或未开刃刀刃。

11、刀柄为铝合金材质,刀帽为透明塑料材质。

12、针对斑马鱼损伤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发明人设计制作了一种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主要由刀柄、刀夹、刀片和刀帽组成;刀柄上设有硅胶防滑套,刀柄一端连接刀夹;刀夹具有十字双夹头,刀夹通过十字双夹头夹持固定刀片。应用本实用新型构建损伤炎症模型、尾鳍再生模型、尾鳍骨折模型等斑马鱼损伤模型时,在显微镜下操作方便、灵活,可根据实验需要对斑马鱼鱼鳍等多部位或多角度进行切除或压伤,切口平整易观察,造模损伤程度易掌控。总之,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刀片易更换、容易清洗、适用性广,方便开展斑马鱼损伤造模有关实验,值得在实验中推广与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刀柄、刀夹、刀片和刀帽组成;所述刀柄上设有硅胶防滑套,刀柄一端连接刀夹;所述刀夹具有十字双夹头,刀夹通过十字双夹头夹持固定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为可伸缩刀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刀柄主要由两节相互套接可伸缩的套筒构成,每节套筒都为一根圆柱形中空管,其中,第一节套筒的圆柱形中空管直径大于第二节套筒的直径且套接在第二节套筒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夹包括十字双夹头和刀夹套筒,十字双夹头一端连接刀柄一端,十字双夹头另一端为十字双夹头的夹口;所述十字双夹头一端外具有松紧外螺纹,刀夹套筒具有匹配的松紧内螺纹,刀夹套筒与十字双夹头通过松紧外螺纹和松紧内螺纹螺纹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帽匹配可活动的套接在刀片外的刀夹外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帽顶端开有通风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为长方形的不锈钢刀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刀片一短边为开刃刀刃或未开刃刀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刀帽为透明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针对斑马鱼损伤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发明人设计制作了一种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主要由刀柄、刀夹、刀片和刀帽组成;刀柄上设有硅胶防滑套,刀柄一端连接刀夹;刀夹具有十字双夹头,刀夹通过十字双夹头夹持固定刀片。应用本技术构建损伤炎症模型、尾鳍再生模型、尾鳍骨折模型等斑马鱼损伤模型时,在显微镜下操作方便、灵活,可根据实验需要对斑马鱼鱼鳍等多部位或多角度进行切除或压伤,切口平整易观察,造模损伤程度易掌控。总之,实验用斑马鱼显微镜下切刀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刀片易更换、容易清洗、适用性广,方便开展斑马鱼损伤造模有关实验,值得在实验中推广与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夏中尚,邓家刚,郝二伟,杜正彩,侯小涛,张帆,谢滟,韦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