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3389发布日期:2024-03-05 12:0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


背景技术:

1、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2、现有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损坏,损坏的镜头无法再继续投入使用,需要将其进行更换,然而镜头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更换不便,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实用性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解决了损坏的镜头无法再继续投入使用,需要将其进行更换,然而镜头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更换不便,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包括用于医疗的内窥镜本体,所述内窥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镜头防护罩,所述镜头防护罩的右侧固定设置有防雾透明镜罩,所述镜头防护罩的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凸透镜,所述镜头防护罩的左侧固定设置有衔接筒组件,所述内窥镜本体的内腔右部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内窥镜本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外密封圈。

3、优选的,所述衔接筒组件包括衔接筒本体,所述衔接筒本体的左侧外部一圈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插接杆。

4、优选的,若干所述插接杆均贯穿限位环的左侧,每个所述插接杆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弹性气囊。

5、优选的,所述衔接筒本体的外部一圈固定设置有内密封圈,每个所述插接杆的内部与衔接筒本体的内部之间均开设有通气腔。

6、优选的,每个所述通气腔的右侧均设置有密封塞,所述限位弹性气囊的内部与对应通气腔的内部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外密封圈的右侧与衔接筒本体的外壁相接触。

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通过衔接筒本体、插接杆、限位弹性气囊以及通气腔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密封塞先取出,使限位弹性气囊中的气体通过通气腔排出,进而解除限位环对衔接筒本体的锁定,将镜头防护罩、防雾透明镜罩以及凸透镜从内窥镜本体上取下,进行更换,拆卸较为方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设置,提高衔接筒本体与内窥镜本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进入镜头防护罩的内部,实用性较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包括用于医疗的内窥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镜头防护罩(2),所述镜头防护罩(2)的右侧固定设置有防雾透明镜罩(3),所述镜头防护罩(2)的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凸透镜(4),所述镜头防护罩(2)的左侧固定设置有衔接筒组件(5),所述内窥镜本体(1)的内腔右部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内窥镜本体(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外密封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筒组件(5)包括衔接筒本体(51),所述衔接筒本体(51)的左侧外部一圈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插接杆(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插接杆(52)均贯穿限位环(6)的左侧,每个所述插接杆(52)的左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弹性气囊(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筒本体(51)的外部一圈固定设置有内密封圈(54),每个所述插接杆(52)的内部与衔接筒本体(51)的内部之间均开设有通气腔(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气腔(55)的右侧均设置有密封塞(56),所述限位弹性气囊(53)的内部与对应通气腔(55)的内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圈(7)的右侧与衔接筒本体(51)的外壁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所述内窥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镜头防护罩,所述镜头防护罩的右侧固定设置有防雾透明镜罩,所述镜头防护罩的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凸透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医疗内窥镜镜头通过衔接筒本体、插接杆、限位弹性气囊以及通气腔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密封塞先取出,使限位弹性气囊中的气体通过通气腔排出,进而解除限位环对衔接筒本体的锁定,将镜头防护罩、防雾透明镜罩以及凸透镜从内窥镜本体上取下,进行更换,拆卸较为方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设置,提高衔接筒本体与内窥镜本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进入镜头防护罩的内部,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霞,王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五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