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

文档序号:37253712发布日期:2024-03-12 19:30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


背景技术:

1、pci治疗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是指通过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pci治疗术具有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2、现有pci治疗术中,器械需要跟随导丝达到目标病变位置,最关键的操作是将导丝推送并通过病变位置,建立后续器械进入病变位置的轨道。通常导丝到达目标位置花费的时间很长,后续交换器械时不希望导丝从目标位置退出。如果过程中导丝退出目标位置,需要操作导丝再次到达目标位置,会延长手术时间。对手术要求更高,而且对患者安全有很大影响。例如,重度病变位置在血管远端时,导丝很难直达目标位置,会使用到微导管。临床上通常需要在指引导管内部再穿插微导管直达上述病变区。导丝通过借助微导管的辅助支撑力从而增加导丝穿过病变区的成功率,微导管使用结束后,需要将其从导丝上撤出,以便后续治疗器械通过导丝输送至病变区,然而,微导管在撤出时,由于微导管内腔的摩擦力或者抽动的作用力,导丝极容易被带出病变位置,导致导丝穿引失败。

3、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微导管在撤出时将导丝带离病变位置,公开了一种退管装置,其原理是,借助推送管将球囊送入指引导管内,然后通过球囊扩张挤压导丝于指引导管内壁上,从而防止在撤离微导管时导丝发生滑动,然而,在cto介入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多次进出微导管,因此,医生需要反复置入球囊来固定导丝,使得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流程,并且在退出球囊时还可能将指引导管中其它器械带出,使得前期手术进度前功尽弃。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cto介入治疗时,需要多次进出球囊来固定导丝,导致在退出微导管时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流程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包括导引管、可膨胀元件及输送管,所述可膨胀元件埋设于所述导引管远端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沿着所述导引管的轴线方向埋设于所述导引管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可膨胀元件、另一端于所述导引管近端的管壁穿出。

3、上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通过将可膨胀元件融合于导引管的管壁内,使得导引管自身具备锚定功能,无须再往导引管内置入球囊来固定导丝,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和流程,另外,输送管埋设于导引管的管壁内还可增加导引管的支撑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cto介入治疗时,需要多次进出球囊来固定导丝,导致在退出微导管时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流程的技术问题。

4、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可膨胀元件为球囊,所述输送管用于往所述球囊内通入或抽取气体,以使所述球囊在膨胀或干瘪状态之间切换。

5、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导引管的内腔表面设有棘突,并且所述棘突与所述球囊的位置相对应。

6、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棘突为圆锥体、棱锥体、多棱台状、圆台状或半球状。

7、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输送管螺旋布设于所述导引管的管壁内。

8、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导引管上套设有显影环,并且所述显影环与所述球囊的位置相对应。

9、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导引管的远端设有尖端导管。

10、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导引管的近端设有y阀。

11、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球囊的一端设有压力泵,所述输送管的长度短于所述导引管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中,所述可膨胀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可膨胀元件之间通过埋设于所述导引管管壁内的连通管相互导通,所述输送管与其中一个所述可膨胀元件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管、可膨胀元件及输送管,所述可膨胀元件埋设于所述导引管远端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沿着所述导引管的轴线方向埋设于所述导引管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可膨胀元件、另一端于所述导引管近端的管壁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元件为球囊,所述输送管用于往所述球囊内通入或抽取气体,以使所述球囊在膨胀或干瘪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的内腔表面设有棘突,并且所述棘突与所述球囊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突为圆锥体、棱锥体、多棱台状、圆台状或半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螺旋布设于所述导引管的管壁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上套设有显影环,并且所述显影环与所述球囊的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的远端设有尖端导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的近端设有y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球囊的一端设有压力泵,所述输送管的长度短于所述导引管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可膨胀元件之间通过埋设于所述导引管管壁内的连通管相互导通,所述输送管与其中一个所述可膨胀元件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锚定功能的指引导管,包括导引管、可膨胀元件及输送管,所述可膨胀元件埋设于所述导引管远端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沿着所述导引管的轴线方向埋设于所述导引管的管壁内,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可膨胀元件、另一端于所述导引管近端的管壁穿出。通过将可膨胀元件融合于导引管的管壁内,使得导引管自身具备锚定功能,无须再往导引管内置入球囊来固定导丝,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和流程,另外,输送管埋设于导引管的管壁内还可增加导引管的支撑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CTO介入治疗时,需要多次进出球囊来固定导丝,导致在退出微导管时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流程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元吉,姚康,马剑英,葛均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