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8457发布日期:2024-03-22 10:4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


背景技术:

1、临床上预防针刺伤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感染;而目前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透析结束拔针后需要用专用的小锐器盒进行穿刺针头的封闭保护,以防止钢针刺伤到相关工作人员,这将增加临床成本消耗。另一种方法:是将内瘘针与循环导管分离,然后把针头放入锐器盒内,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在分离针头时可能发生血液喷溅,造成血源性污染,而现有的针头帽虽然有小卡巢,但是拉扯下仍然可以让针帽与针头分离,从而导致针头刺伤工作人员,不适合做为锐器盒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包括套设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表面的针头帽本体,还包括:

3、固定导管双翼,所述固定导管双翼固定在针头帽本体开口端,同时,所述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可翻转相互贴合;

4、双面胶层,所述双面胶层涂覆在固定导管双翼的前侧,所述双面胶层前侧设置有对其防护的离型膜;

5、所述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插接在针头帽本体中,同时与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连接的导管位于固定导管双翼中部的两双翼之间,往上翻转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将导管夹持在固定导管双翼中,并通过双面胶层将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粘合在一起。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导管双翼包括设置在两双翼之间的连接部,导管位于连接部表面,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带动连接部沿导管表面弯曲夹持在导管表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导管双翼材质为聚丙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面胶层为压敏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固定导管双翼结构相同的固定针头帽双翼,所述固定针头帽双翼固接在固定导管双翼与针头帽本体之间,同时,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连接的导管位于固定针头帽双翼中部连接部的下端,所述固定针头帽双翼的双面胶层和的离型膜位于固定针头帽双翼的后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帽本体套设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表面,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连接处的导管位于固定导管双翼中部,将固定导管双翼上侧的离型膜撕下,再将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往上端翻转,配合双面胶层粘合在一起,通过固定导管双翼对导管的夹持力将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稳定的固定在针头帽本体中,使得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不会从针头帽本体中脱出,然后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处理,这样既安全方便又节约成本,可以有效防止内瘘穿刺针刺伤工作人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包括套设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表面的针头帽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管双翼(2)包括设置在两双翼之间的连接部(4),导管位于连接部(4)表面,固定导管双翼(2)的双翼带动连接部(4)沿导管表面弯曲夹持在导管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管双翼(2)材质为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5)为压敏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固定导管双翼(2)结构相同的固定针头帽双翼(3),所述固定针头帽双翼(3)固接在固定导管双翼(2)与针头帽本体(1)之间,同时,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连接的导管位于固定针头帽双翼(3)中部连接部(4)的下端,所述固定针头帽双翼(3)的双面胶层(5)和的离型膜(6)位于固定针头帽双翼(3)的后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伤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帽,包括针头帽本体,还包括:固定导管双翼,固定导管双翼固定在针头帽本体开口端,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可翻转相互贴合;双面胶层,双面胶层涂覆在固定导管双翼的前侧,双面胶层前侧设置有对其防护的离型膜;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插接在针头帽本体中,同时与静脉内瘘穿刺针头连接的导管位于固定导管双翼中部的两双翼之间,往上翻转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将导管夹持在固定导管双翼中,并通过双面胶层将固定导管双翼的双翼粘合在一起;本技术通过固定导管双翼对导管的夹持力,将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头稳定的插接在针头帽本体中,使其不会从针头帽本体中脱出,有效防止内瘘穿刺针刺伤工作人员。

技术研发人员:林彩芬,康瑞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彩芬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