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

文档序号:37400830发布日期:2024-03-25 18:4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为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


背景技术:

1、排痰背心:病人在肺部感染时会产生大量痰液需要排出,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排痰,目前有可以取代人工的机械排碳装置,达到振动排痰的目的。缺点是当一些重症患者处于镇静或本身由于疾病意识不清,需要在俯卧位的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需要排痰时,排痰背心的气囊容易被压住,且穿脱不便,从而影响振动效果。

2、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自1967年被提出,在重症医学科逐渐被广泛应用,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的状态下进行呼吸或者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部萎陷的肺泡复张,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俯卧位通气可以利用重力使肺分泌物向充气部位弥散,缺点是无法使分泌物排出。

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17548429u一种多功能医用充气垫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充气垫,包括主体气垫和辅助气垫,辅助气垫固定连接在主体气垫上,主体气垫与辅助气垫独立充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辅助气垫的充放气进行旋转,当辅助气垫充气时,主体气垫的上部隆起,便于用户趴在本充气垫上,提高本充气垫的舒适性,当辅助气垫不充气时,辅助气垫收起,主体气垫形成一个普通的气垫床,便于用户仰卧。

4、中国专利cn112315768a一种便携式震动排痰背心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震动排痰背心,包括背心和排痰装置,所述背心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置有若干调节固定带,在背心的内部还设置有排痰装置;所述的排痰装置由多个震动电极片、调节阀、控制器和电机组成,所述的震动电极片分别设置在背心的不同震动区域上,所述的震动区域包括肺部的右上叶区域、右中叶区域、右下叶区域、左上叶区域、左舌叶区域、左下叶区域,且所述的震动电极片通过导线与调节阀、电机以及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能够针对不同患者进行相适应的震动排痰,进而有效促进肺内痰液的排出,减少患者肺内细菌的阈值,减轻患者肺部感染,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利于患者的康复性治疗。

5、中国专利cn110051484a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公开了一种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包括头肩垫、髋部垫、手肘垫、腿垫、布带和可加热颈部按摩器,头肩垫用于垫头部和肩膀,髋部垫用于垫髋部,手肘垫用于垫左右手肘,腿垫用于垫左右腿,头肩垫上设置面孔、喉孔、布带穿孔和呼吸机管路通道,布带穿孔、面孔和喉孔是贯通头肩垫上下的孔洞,呼吸机管路通道设置在头肩垫下部,并且左右贯通头肩垫,喉孔设置在面孔下面,布带两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喉孔左右的布带穿孔,并绕过脖颈通过设置在布带上的卡扣固定在脖颈上,布带两端设置按摩器穿孔,可加热按摩器两端穿过按摩器穿孔固定在布带上。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解除了安全隐患,体位管理符合患者的舒适性需求,更有利于临床治疗。

6、现有技术中通过可充气的腔体,对患者提供舒适的支撑,防止患者产生褥疮,同时另外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可穿戴的排痰背心,但是没有将两者组合在一起的使用方式。现有的结合方式会导致排痰背心的使用受到影响,且容易造成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垫床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进行充放气,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翻身,并在气垫床的胸腔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痰背心,所述排痰背心放置处所述气垫床有等同的凹陷,用于放置所述排痰背心,避免患者使用排痰背心时,身体不适、且由于压迫导致的排痰背心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据此,完成本实用新型。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包括头部气垫1和头部气垫1连接的身体主气垫,所述头部气垫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气垫8,所述环形气垫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9,用于患者俯卧位呼吸,所述身体主气垫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和第三主气垫4,以及连通的第四主气垫5、第五主气垫6和第六主气垫7,由隔层11隔开;所述第三主气垫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放气口12、所述第六主气垫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放气口1201,用于所述身体主气垫两侧的充放气。所述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第四主气垫5和第五主气垫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台10,所述凹台10的形状为背心状,用于放置排痰背心13。将所述排痰背心13放置于所述凹台10内,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且避免排痰背心13由于受到挤压而导致的非正常运作。

3、进一步的,所述排痰背心13包括马甲状的排痰背心本体、用于患者穿戴的肩带1301、固定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一侧的固定带1302和设置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另一侧外表面且与所述固定带1302配合的固定装置,具体为所述固定带1302的末端设置有刺面魔术贴1303,所述固定装置为毛面魔术贴1307,所述排痰背心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排痰器,用于患者俯卧位和平卧位的辅助排痰,所述排痰器连接有外部电源。

4、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痰器设置有四排,位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中间位置的两排俯卧排痰器1304,用于患者的俯卧位的排痰,以及位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中间位置的两排仰卧排痰器1305,用于患者的仰卧位排痰,所述俯卧排痰器1304和仰卧排痰器1305每排设置有三个。

5、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痰背心13可进行充气,通过背心充排气口1306进行充放气。

6、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气垫1与所述环形气垫8连通,所述头部气垫1上设置有充放气口,用于所述头部气垫1和所述环形气垫8的充放气。

7、进一步的,所述开口9为圆形,方便患者俯卧位时的呼吸以及排痰。

8、进一步的,所述身体主气垫中接通的身体主气垫之间通过接口连接,避免空气快速流动,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通过将气垫床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进行充放气,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翻身,并在气垫床的胸腔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痰背心13,所述排痰背心13放置处设置凹台10,用于放置排痰背心13,使得患者使用排痰背心13时,避免发生身体不适、由于压迫导致的排痰背心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1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包括头部气垫(1)和头部气垫(1)连接的身体主气垫,所述头部气垫(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气垫(8),所述环形气垫(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主气垫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和第三主气垫(4),以及连通的第四主气垫(5)、第五主气垫(6)和第六主气垫(7),由隔层(11)隔开;所述第三主气垫(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放气口(12)、所述第六主气垫(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放气口(1201),所述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第四主气垫(5)和第五主气垫(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台(10),所述凹台(10)的形状为背心状,用于放置排痰背心(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背心(13)包括马甲状的排痰背心本体、用于患者穿戴的肩带(1301)、固定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一侧的固定带(1302)和设置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另一侧外表面且与所述固定带(1302)配合的固定装置,具体为所述固定带(1302)的末端设置有刺面魔术贴(1303),所述固定装置为毛面魔术贴(1307),所述排痰背心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排痰器,所述排痰器连接有外部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器设置有四排,位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中间位置的两排俯卧排痰器(1304),用于患者的俯卧位的排痰,以及位于所述排痰背心本体中间位置的两排仰卧排痰器(1305),用于患者的仰卧位排痰,所述俯卧排痰器(1304)和仰卧排痰器(1305)每排设置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背心(13)可进行充气,通过背心充排气口(1306)进行充放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气垫(1)与所述环形气垫(8)连通,所述头部气垫(1)上设置有充放气口,用于所述头部气垫(1)和所述环形气垫(8)的充放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9)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主气垫中接通的身体主气垫之间通过接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体位协助排痰床垫,包括头部气垫(1)和头部气垫(1)连接的身体主气垫,所述头部气垫(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气垫(8),所述环形气垫(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9),所述身体主气垫包括连通设置的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和第三主气垫(4),以及连通的第四主气垫(5)、第五主气垫(6)和第六主气垫(7),由隔层(11)隔开;所述第三主气垫(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充放气口(12)、所述第六主气垫(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充放气口(1201),所述第一主气垫(2)、第二主气垫(3)、第四主气垫(5)和第五主气垫(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台(10)。避免由于压迫导致排痰背心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秋月,刘睿超,张楠,韩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