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7886发布日期:2024-04-25 10:34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矫正器械,特别是一种辅助矫正器。


背景技术:

1、骨折或畸形的手术治疗中,要求先行复位,复位满意后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复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虽然切开复位相对容易,但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对皮肤要求高、骨膜破坏后易造成骨折不愈合等缺陷和不足,而闭合复位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且需要x光机透视来确认骨的对位情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复位困难,医生需要直接暴露在x光下操作,使患者和医生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2、这种依靠医生临床经验进行正骨固定的方法在操作中完全依赖主治医生的经验和责任心,由于医生的经验参差不齐,难免存在判断偏差或其它不确定因素,导致接骨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术后骨折不对位、骨不连等,而内固定物往往需要反复折弯,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降低内固定材料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辅助矫正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骨折矫正方式存在复位矫形困难的问题。

2、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前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弧形杆,弧形杆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卡槽,弧形杆上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卡在卡槽内的l型杆,套筒上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端铰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连接板上端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经连杆与第二弧形板铰接连接,连接板上设有位于滑块下方的固定块,滑块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3、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通过第二弧形板前后摆动将病人肢体矫正至竖直状态,套筒和连接板可将病人肢体扭转回正常状态,防止出现术后骨折不对位、骨不连等情况,从而增强接骨的效果,相对于现有矫正方式更加简单,而且采用外固定的方式,固定完成后即可开始矫正,现对于内固定物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解决了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矫正器,包括第一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板(1)前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弧形杆(2),弧形杆(2)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卡槽(3),弧形杆(2)上滑动连接有套筒(4),套筒(4)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卡在卡槽(3)内的l型杆(5),套筒(4)上端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端铰接有第二弧形板(7),第二弧形板(7)与第一弧形板(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8),连接板(6)上端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上端经连杆(10)与第二弧形板(7)铰接连接,连接板(6)上设有位于滑块(9)下方的固定块,滑块(9)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1),螺杆(11)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l型杆(5)上端贯穿套筒(4)且经固定板(12)连接,固定板(12)与套筒(4)之间设有弹簧(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固定带(8)自由端的内表面上设有魔术子贴,右侧的固定带(8)自由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可与魔术子贴粘合的魔术母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滑块(9)上方的挡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11)下端同轴设有手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7)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垫(15)。


技术总结
一种辅助矫正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骨折矫正方式存在复位矫形困难的问题;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前端设有与其同轴的弧形杆,弧形杆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卡槽,弧形杆上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卡在卡槽内的L型杆,套筒上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端铰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连接板上端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经连杆与第二弧形板铰接连接,连接板上设有位于滑块下方的固定块,滑块上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本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相对于现有矫正方式更加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