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581887发布日期:2024-04-18 12:0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针灸只能实现简单的针刺效果,无法将药物,外部刺激等引入到针刺区域,相比与现在先进的针刺技术,疗效达不到理想程度。近期,科学家们发明了多种针孔载药的技术手段,但是载药释放出来之后,药物都是随机排布的,直接溶解了,并无其它功能,如何利用电流变液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针灸针,将药物二次通电而产生新的刺激,并且让药物重新定向排列,大大提升治疗的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药物电流变液,二次刺激穴位,定向传导药物的技术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提供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包括针灸针本体、包覆针尖的镁钠合金层和纳米药物;

4、所述镁钠合金层具有至少一个垂直孔;

5、所述垂直孔内沉积有一层导电的类金刚石材料;

6、所述纳米药物负载于垂直孔中。

7、进一步的,所述镁钠合金层的厚度为150μm。

8、镁钠合金的制备为多层卷后拔丝工艺,首先将至少一层金属镁和至少一层金属纳交替叠放一起,然后卷成一个卷,再反复拔丝,经过多次拔丝后,镁钠合金的厚度为150μm,并且mg和na为定向排列,并不是混乱状态,然后由镁钠合金包覆针灸针尖端部分,氩气气氛保护下在600~700℃保温20~30min得到包覆有镁钠合金的针灸针。

9、然后在接下来的造孔过程中,na更容易被电解腐蚀出来,由于mg和na的定向排列,电解出的孔为垂直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孔的直径为1~500μm,深度为0.1~100μm。

11、进一步的,所述类金刚石材料包括硼掺杂金刚石或氮掺杂金刚石,沉积厚度为0.05~0.1μm。

12、进一步的,所述纳米药物表面包覆有胶状可降解有机物。

13、优选的,所述胶状可降解有机物包括聚乙烯亚胺、壳聚糖或明胶。

14、优选的,所述纳米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甲巯咪唑和山莨菪碱中的至少一种。

15、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提供一种上述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6、在针灸针前端包覆镁钠合金层,然后将所述镁钠合金层电解出垂直孔,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垂直孔中沉积一层导电的类金刚石材料;

17、将胶状可降解有机物与纳米药物混合得到负载物;

18、采用浸渍沉积的方法将负载物负载于所述垂直孔中即得所述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

19、进一步的,所述负载物中胶状可降解有机物与纳米药物的质量比为1:0.1~1。

20、进一步的,所述浸渍的时间为0.5~1h。

21、通过调节负载物中成分的质量比和浸渍时间,可以进一步调节负载物的负载量。

22、进一步的,所述包覆镁钠合金层的方法为:将至少一层金属镁和至少一层金属纳交替叠放一起,然后卷成一个卷,在150℃的条件下经过多道次拉拔处理,每次拉拔形变量为50~100%,得到厚度为150μm镁钠合金,然后由镁钠合金包覆针灸针尖端部分,氩气气氛保护下在600~700℃保温20~30min得到包覆有镁钠合金的针灸针。

23、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的步骤为:

24、将包覆的镁钠合金层通过等离子技术,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热氧化成氧化物;

25、再应用脉冲电技术,在生理盐水氛围中通过脉冲电形成孔;

26、重复上述热氧化和脉冲电处理至少三次。

27、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具体的步骤为:应用等离子辅助技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100sccm)和氢气(200sccm)的混合气体,在低于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下被激发分解,形成等离子态碳原子,并在基体上200℃条件下,沉积交互生长成类金刚石。

28、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中应用二氧化碳的目的是提供环保碳源。

29、本发明在垂直孔中沉积的导电的类金刚石材料,在提供导电功能的同时还能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30、针刺时,药物和胶状有机物渗入到穴位,外加电场(1~30v)之后,药物迅速释放出来,并且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流变液现象,负载物中胶状可降解有机物越多,电压需要的越高。

31、本发明通过电流变液技术对穴区进行力学和电剌激,针灸端尖端纳米药物颗粒通过电流变液技术变类固态,提升针刺效果。同时压电材料促进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提升针刺疗效。该技术应用电流变液技术,将原本起治疗作用的纳米药物变为针灸材料,同时利用压力效应,在无外加电流的状态下,仅由电场的变化实现药物的释放,使用方便且疗效更好。

32、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3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针灸针的负载物中有机物进入体内不会马上溶解,而是与纳米药物相互混合,在电场作用下实现电流变液转化。

34、电流变液之后,纳米药物形成链,变成类似固体的状态,针刺过程中纳米药物形成的链同样对穴位产生针刺力,增强针灸的效果。

35、本发明在针尖端负载的镁钠合金层电解垂直孔,不会伤害到针灸针本体,不会影响针灸针本体的力学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灸针本体、包覆针尖的镁钠合金层和纳米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镁钠合金层的厚度为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孔的直径为1~500μm,深度为0.1~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类金刚石材料包括硼掺杂金刚石或氮掺杂金刚石,沉积厚度为0.05~0.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表面包覆有胶状可降解有机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状可降解有机物包括聚乙烯亚胺、壳聚糖或明胶;所述纳米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甲巯咪唑和山莨菪碱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物中胶状可降解有机物与纳米药物的质量比为1:0.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的时间为0.5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镁钠合金层的方法为:将至少一层金属镁和至少一层金属纳交替叠放一起,然后卷成一个卷,在150℃的条件下经过多道次拉拔处理,每次拉拔形变量为50~100%,得到厚度为150μm镁钠合金,然后由镁钠合金包覆针灸针尖端部分,氩气气氛保护下在600~700℃保温20~30min得到包覆有镁钠合金的针灸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压电电流变液针灸针包括针灸针本体、包覆针尖的镁钠合金层和纳米药物;镁钠合金层具有至少一个垂直孔;垂直孔内沉积有一层导电的类金刚石材料;纳米药物负载于垂直孔中。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流变液现象,纳米药物形成链,变成类似固体的状态,针刺过程中纳米药物形成的链同样对穴位产生针刺力,增强针灸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苑鸿雯,崔海,郑淑美,杜若桑,张璐,王天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