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815037发布日期:2024-04-30 17:24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对于夹层血流动力学功能的研究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模拟的血流分析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通过计算机模拟主动脉血流状态,评估疾病转归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这种计算机测算方式得出的参数很难在患者体内进行测算,需要借助体外循环平台,通过循环泵代替心脏泵血功能,模拟主动脉疾病的血流状态,通过压力传感器、超声流量计等设备进行参数采集。这种使用3d打印硅胶模型与生物材料存在很大差距,是导致血流分析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

2、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死亡率、多并发症的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男性中尤为多见,是血管外科最重要的一类疾病,血流动力学功能是影响主动脉疾病转归的主要因

3、目前,认为主动脉夹层发生与中膜变性或中膜囊性坏死相关,表现是主动脉内膜撕裂。但由于现代社会关于主动脉夹层,特别是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趋于微创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的获取一直是临床的痛点问题;

4、目前国内关于主动脉夹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氨基丙腈等药物喂养小鼠后得到夹层模型,但是其发病特征、发病机理与临床实际存在极大差距,同时夹层发生位置随机,想得到相似夹层标本可能需要较大的科研成本及小鼠样本量;

5、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13611201a,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物材料构建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其提出基于离体动物主动脉构建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式,用于实现解决主动脉硅胶模型与生物材料相似度低的技术问题,但是,存在不分动物主动脉获取难度大、经济成本大或者与人主动脉特定类似程度低的问题。

6、然而,现在方案中,虽然具有采用离体的动物主动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主动脉夹层膜片的制作及获取,不过进行取材时目前的取材方式往往无法保证膜片厚度基本一致,可重复性较差,其实验准确性往往会收到质疑,因此,需要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取离体哺乳动物主动脉,将哺乳动物主动脉表面结缔组织清除干净,清晰显露主动脉管壁;

5、步骤s2:翻转主动脉,暴露出主动脉内膜,分割剥离动脉内层;

6、步骤s3:随后采用艾力斯钳分别抓取动脉内外层,逐渐撕脱得到完整且厚度均匀的动脉内层标本;

7、步骤s4:将动脉内层标本根据需要开放不同数量与面积的破口,并接入带有预留接口的主动脉硅胶模型后连接体外循环台,通过体外循环台观察主动脉夹层内膜片运动情况,完成制备。

8、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离体动物主动脉具体采用离体猪主动脉。

9、进一步地,制备时,根据要求不同,替换为离体时间段在0.5-3h、6-24h、1-3d的动脉内层标本,用于观察不同刚度内膜片的运动情况。

10、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步骤为:

11、翻转主动脉,暴露出主动脉内膜;

12、倾斜进刀,水平划开动脉至动脉总厚度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位置,切口长度2-3cm,沿动脉外膜方向,向动脉内膜方向给标本一个张力,暴露切口内部动脉内、中、外膜分层,取钩针沿最内侧分割剥离动脉内层。

13、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硅胶主动脉模型能够替换为离体后的动物主动脉,用于增加主动脉夹层体外模型的数据真实性。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5、通过采用猪主动脉,相较于人主动脉,其获取难度以及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面对愈发趋于微创介入治疗的医疗现状,并且与人主动脉各种特性类似在模型制备实验后,能够获得更为贴合真实性的数据和观感;

16、模型的膜片上模拟破口的制备难度低,且在实验和使用过程中主动脉的模型能够更换,便于模型的真实模拟。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离体动物主动脉具体采用离体猪主动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时,根据要求不同,替换为离体时间段在0.5-3h、6-24h、1-3d的动脉内层标本,用于观察不同刚度内膜片的运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具体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硅胶主动脉模型能够替换为离体后的动物主动脉,用于增加主动脉夹层体外模型的数据真实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脉夹层内膜片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取离体哺乳动物主动脉,将哺乳动物主动脉表面结缔组织清除干净,清晰显露主动脉管壁;步骤S2:翻转主动脉,暴露出主动脉内膜,分割剥离动脉内层;步骤S3:随后采用艾力斯钳分别抓取动脉内外层,逐渐撕脱得到完整且厚度均匀的动脉内层标本;步骤S4:接入带有预留接口的主动脉硅胶模型后连接体外循环台,完成制备。通过采用猪主动脉,相较于人主动脉,其获取难度以及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面对愈发趋于微创介入治疗的医疗现状;模型的膜片上模拟破口的制备难度低,且在实验和使用过程中主动脉的模型能够更换,便于模型的真实模拟。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博,熊江,吴明炜,任露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