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08199发布日期:2024-03-13 20:5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神经系统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传递信号、控制肌肉运动、感知刺激、维持内部平衡等功能。然而,神经系统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包括外伤、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这些损伤常常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传统的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然而,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有限。尤其是在大面积神经缺损、神经再生受到阻碍,如神经断裂、挤压或牵拉等,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展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神经缝合、神经移植等。其中短距离的神经损伤可采用直接缝合法,达到无张力、端到端的修复目的。当神经损伤较长(≤30mm),直接缝合会导致张力过大,无法实现端到端的修复,则需要周围神经移植物或神经导管作为穿过神经残端之间的桥梁,并支持轴突再生。

2、最早的神经修复导管是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旨在填充神经缺损部位并提供支持。然而,这些导管的效果有限,无法实现长距离神经再生。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3304321b公开一种生物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修复神经中的应用,该发明提供的神经组织脱细胞支架由层粘连蛋白、聚多巴胺和脱细胞神经组织制得,其对细胞安全,生物活性高,体外降解效果良好,且能够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此发明利用动物源提取的神经组织制得脱细胞神经基质,同时利用交联的机理在组织内结合层粘蛋白以及聚多巴胺促进雪旺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增值的功效,最终得到神经修复生物膜材料,在临床中包覆断离的神经组织。上述专利将脱细胞基质生物材料制成片状膜,经缝合后形成管路,脱细胞基质单一组分经缝合制成的导管力学性能较差,在体内经过组织挤压有可能会引起形变,临床中无法对受创较重的断离的神经组织起到良好的支撑支持作用,应用场景受限。同时中空管状神经导管渗透性差、无导向性、缺乏对神经轴突再生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无法修复长距离的神经缺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神经修复导管可以为神经细胞的生长提供依附,同时为神经细胞生长提供有利微环境,在保证导管内营养物质、代谢物质正常交换的条件下,隔绝周围组织或成纤维细胞渗透,避免影响神经再生。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称取聚酯类可吸收高分子材料2.5~5份,溶解在100份1,4-二氧六环溶剂中,在50~60℃条件下搅拌2~4小时,得到混合溶液;

5、s2、组装溶液灌注模具:模具包括管鞘、底座、盖体和芯棒,依次将管鞘插入底座的沟槽内,然后将盖体封盖在管鞘上;底座和盖体的两端具有多个柱形穿孔,穿孔内插入芯棒;

6、s3、将步骤s1中制成的混合溶液通过盖体的灌注孔注射至模具内部,放入冷柜内进行预冷;

7、s4、取出预冷后的模具,去除盖体,将剩余部分放入冷冻干燥器内进行冷冻干燥;

8、s5、完成冷冻干燥后,抽出管鞘同时取出柱形穿孔内的芯棒,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神经修复导管芯轴;

9、s6、用隔离膜对步骤s5中制成的芯轴进行包覆,包覆层数为1~3层,所述隔离膜采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片。

10、优选的,所述聚酯类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己内酯、聚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11、优选的,在步骤s3中,冷柜内预冷温度为-60~0℃,预冷时长为24~48小时。

12、优选的,在步骤s4中,冷冻干燥器内温度为-60~-40℃,压力设定为0.12~0.17mbar,冷冻干燥时间7~10天。

13、优选的,在步骤s6中,使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片包覆芯轴前,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片接触芯轴的面涂覆生物粘接剂。

14、优选的,所述管鞘内壁沿轴向设有导向沟槽。

15、优选的,所述穿孔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方柱形。

16、优选的,所述芯棒选用高分子纤维棒或金属棒。

17、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通过上述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制得。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9、本发明中,芯轴由聚酯类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灌注入模具后经过冷冻干燥发泡制备,通过调节预冷温度控制神经修复导管芯轴的孔径尺寸,可有助于维持导管内的微环境,在保证导管内营养物质、代谢物质正常交换的条件下,隔绝周围组织或成纤维细胞渗透,避免影响神经再生;芯轴外包覆的隔离膜采用sis膜,sis膜内含有多种促神经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多种糖胺聚糖等物质,对雪旺细胞的增殖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隔离周围组织减少瘢痕形成,为神经细胞生长提供有利微环境,并且多孔的sis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与外界形成物质交换。

20、本发明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由模具成型的芯轴外壁具有沿轴向的导向沟槽结构,有助于雪旺细胞在导管壁上的定向迁移和增殖,形成bungner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己内酯、聚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冷柜内预冷温度为-60~0℃,预冷时长为24~4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冷冻干燥器内温度为-60~-40℃,压力设定为0.12~0.17 mbar,冷冻干燥时间7~1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使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片包覆芯轴前,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片接触芯轴的面涂覆生物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鞘内壁沿轴向设有导向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方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选用高分子纤维棒或金属棒。

9.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制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可降解多孔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聚酯类可吸收高分子材料2.5~5份,溶解在100份1,4‑二氧六环溶剂中,在50~60℃条件下搅拌2~4小时,得到混合溶液;组装溶液灌注模具,模具包括管鞘、底座、盖体和芯棒;将制成的混合溶液注射至模具内部,放入冷柜内进行预冷;取出预冷后的模具,去除盖体,将剩余部分放入冷冻干燥器内进行冷冻干燥;完成冷冻干燥后,抽出管鞘同时取出柱形穿孔内的芯棒,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神经修复导管芯轴;用隔离膜对制成的芯轴进行包覆。本发明的导管可以为神经细胞的生长提供依附,同时为神经细胞生长提供有利微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董丽,张文星,刘宝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博睿美(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