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科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能有效、简单的在手术台下练习外科打结、缝合、剪线、拆线四项技能。
背景技术
外科打结、缝合、剪线、拆线是外科基本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缺乏一种有效、简单方便的手术台下练习工具,本项目意在填补这一空白,以使在短期内,能迅速、高效的提高这四项技能。

发明内容
外科筒由筒体和附件构成。
筒体呈圆筒状,筒壁厚约0.1cm,高12cm,外观直径为10cm,适合穿戴6(1/2)码手套、7码手套、7(1/2)码手套、8码手套受形,筒体上距筒口缘2cm的水平面有6个间距相等的圆孔,它们与圆心的边线将所在的圆分成六等份。6个圆孔沿筒体向下的每条垂线上有相距2cm的4个圆孔,所有圆孔的直径为0.5cm,筒体材料为铁质,内外漆有白色漆,筒体侧面均能受5公斤外力挤压不变形。
附件长约12cm的普通橡皮筋一条,直径0.2cm;内直径4cm,外直径8cm的圆形布块一块,布块外径边缘系有等距的6条约5cm长的橡皮筋;两块直径为8cm的半圆形布块,每块布块弧形边缘上系有等距的约5cm三条橡皮筋,布块有厚约0.2cm、0.4cm两种,布块由棉纱紧密编织而成,布块呈白色。



图1为方式一图中的数字1表示筒体、数字2表示橡皮筋、数字3表示在筒体上所打的结;图2为方式二图中的数字4表示外径边缘系有等距的6条约5cm长橡皮筋的布块;图3为方式三中的斜面;图4为方式三中的垂面;图5和图6为方式四其中图5中的数字5表示弧形边缘系有等距的约5cm三条橡皮筋的布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次练习时,可选用筒体和一种附件进行练习,练习者坐取端坐位,将筒口向上,筒体夹于两膝内侧之间进行外科基本操作练习。
方式一、用一条橡皮筋穿过筒体同一平面上对称的两孔,橡皮筋稍绷紧并在筒体外打结固定,可选用距筒口4cm、6cm、8cm、10cm四种不同的深度,丝线绕过橡皮筋进行外科打结练习,当筒内橡皮筋位置较深时,筒内不能双手操作,练习者可以在筒外打好单结,用食指或中指将结点推到橡皮筋上,使两手用力点与结扎点在一条直线上,保持结扎点在橡皮筋上不移动。
方式二、将带有6根橡皮筋的布块放入筒体内,橡皮筋穿过同一平面上的圆孔,筒外相邻两条橡皮筋绷紧并打结固定,使布块受到向外的牵引力面略有回缩力,练习者可于布块内径缘进行外科缝合练习。
方式三、固定方法类似方式二,不同之处在于使布块固定成一个斜面或者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以满足练习者对不同平面的外科缝合练习需要。
方式四、固定方法类似方式二,将两块厚度相同各带有三条橡皮筋的布块,水平或斜形固定与筒内,供不同深度平面或斜面的外科缝合练习。
在不同深度平面或斜面进行外科缝合练习的同时,可进行剪线、拆线操作练习。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术台下练习外科部分基本操作的练习工具—外科筒,其特征是利用容器(筒)与具有弹性的附件(橡皮筋、多块外径边缘系有橡皮筋的布块)的不同组合模拟多种手术情境,练习外科打结、缝合、拆线、剪线这四项基本操作。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外科筒,其特征是容易(筒)内仅容一手掌伸入,构建了一个“小切口”的较高难度的操作环境。
3.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外科筒,其特征是在具有弹性的实物(橡皮筋)上练习后打结,弹性实物可固定在不同深度的平面上。
4.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外科筒,其特征是使用不同厚度(质地)的布块作为缝合对象。布块外径边缘系有弹性固定物(橡皮筋)。
5.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外科筒,其特征是容器(筒)和附件可组合成不同深度平面、斜面、垂面的练习情境。
专利摘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能有效、简单的在手术台下练习外科打结、缝合、剪线、拆线四项技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外科打结、缝合、剪线、拆线是外科基本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缺乏一种有效、简单方便的手术台下练习工具。本项目意在填补这一空白,以使在短期内,能迅速、高效的提高这四项技能。技术方案要点本项目由一个筒体以及一条橡皮筋、两种外径边缘系有等距的6条橡皮筋的圆形布块、两种弧形边缘系有等距的三条橡皮筋的半圆形布块三种附件构成。一次练习时,可选用筒体和一种附件进行,练习者坐取端坐位,将筒口向上,筒体夹于两膝内侧之间进行基本操作练习。
文档编号A61G99/00GKCN1823690SQ200610000011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余伟宏, 余伟华, 杨美琴, 赖花 申请人:余伟宏, 余伟华, 杨美琴, 赖花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