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血清稀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613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量血清稀释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代医学实验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血清学试验的“微量法”试验器械。
微量法,是用微量血清检查多种流行性疾病的试验方法,7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防疫和科研工作中。《流行病学·续编》中对它的应用范围及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防疫检验手册》对于微量法使用的器材和试验步骤论述更为具体,书中介绍了现行微量法操作用的器材有稀释棒、微量血凝滴淀板、滴管和微量振荡器。操作时,用滴管在微量血凝滴淀板凹孔中依次加入微量稀释液,检样血清;然后,将稀释棒头部置入第一排凹孔内,用手指反复捻搓棒柄尾部约60~100次,使稀释液和血清充分混匀,每次最多可同时操作12根;抬起稀释棒,移入第二排凹孔中,重复上述动作,进行混匀和倍比稀释,根据试验内容,可逐排进行此过程。稀释棒所完成的混匀和倍比稀释过程,直接关系到再现性的高低,即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现在用人工捻搓稀释棒则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1、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者易疲劳。2、混匀效果受人的体力、情绪及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3、每次换排时,各棒头若互相碰触甚至放错孔位,可使检验结果不准确。4、手执稀释棒还可能增加接触感染病毒等的机会。而且,市售稀释棒柄多为铝铅合金材料,经捻搓以后两侧手指掌部被染成铅黑色,长期接触有慢性铅中毒的可能。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稀释和混匀微量血清的电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它可以使微量法试验更加方便和准确,并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机主要由主机和机座两部分组成。主机是由一个微型电机通过变速传动,依次带动并列的十二个主轴传动轮系。稀释头固定于主轴下方,依次作正反方向旋转,稀释头的间距与微量血凝滴淀板凹孔间距相等。工作时,通过机座上的手把控制凸轮可使稀释头升降。机座中间部分是放置微量血凝滴淀板的拖板,此拖板可以作前后换排步进动作。由于稀释头的旋转、升降和拖板的前后步进相配合,便完成了混匀和倍比稀释过程。
与现在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1、省时,省力,可提高工效4~6倍。2、转速均匀,混匀效果好,由于设计上的考虑,不会产生稀释头相互碰触或错位的现象,因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已经250例对照试验证实再现率为100%)3、使用方法简便,易于掌握。4、安全卫生,减少了接触感染病毒等的机会和免受铅毒之害。5、功耗低,可较长时间工作。6、适用范围较广。县以上医院、防疫站及科研单位均可使用。7、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加工,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正面图(含局部剖视)。
图2是该实施例的侧面纵向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主机部分主要包括微型电机(17)、变速轮(14)传动轮(12)(13)、主轴(11)上支承板(10)、下支承板(18)和支承柱(9)。固定在上支承板的电机(17),通过主动轮(16)上的皮带(15)牵动变速轮(14)以每分钟400转速度旋转,与变速轮(14)同轴的直齿圆柱形传动轮(13)依次带动十二只并列的同径传动轮(12)转动。主轴(11)上部与传动轮(12)嵌合。稀释头(20)是采用产品经截短后仅留不锈钢部分,固定在主轴(11)下端。主轴系列由上支承板(10),下支承板(18)和两侧支承柱(9)定位于上下支承板的轴孔内转动,并由与上、下支承板(10,18)相连的两侧支承柱(9)通过两侧小轴(8)支持在导向柱(19)上,因此整个主机部分可做前后方向90°的翻转,以便于维修、更换和清洗稀释头。两个导向柱(19)内侧还装有定位装置(7),使主轴(11)位于垂直工作状态。机座部分由机座(3)、拉手(21)、拖板(22)、联接板(26)、手把(24)、凸轮(25)、支脚螺钉(1)等组成。支脚螺钉(1)可将机座调成水平位。拖板(22)位于机座中间位置,由拉手(21)控制可前后滑动,并由两侧的弹簧钢球(6)限位,其每次步进距离和微量血凝滴淀板的排间距相等。机座两侧内部的导向轴套(23)可使导向轴(4)在里面上下自由滑动,两侧的导向轴(4)下端由联接板(26)用螺钉(2)固定同步运动。手把(24)可作360°扭转,当它呈垂直位时,与之同轴并位于联接板上方的凸轮(25)则将该板压下,导向轴(4)带动主机部分下移、其移动距离以使稀释头(20)伸入微量血凝滴淀板凹孔底部为准。当手把(24)呈水平位时,凸轮(25)复位,此时导向轴弹簧(5)将主机托起。
使用时,先将滴好稀释液和血清的微量血凝滴淀板装入拖板(22)内,利用拉手(21)将第一排凹孔对准稀释头(20),按下手把(24),稀释头进入孔内;开启电源,运转10秒钟后,抬起手把,将拖板推进一级,重复上述过程,至各排全部完成;清洗稀释头时,可将主机转成90°,用滤纸吸净稀释头上的液体,将一盛盐水的清洗槽(普通长方型塑料盒)放在机座台面上,将稀释头浸入水中旋转数秒钟后,移开水槽,用滤纸吸净盐水即可。(亦可用酒精灯火焰烧灼的方法)
权利要求
1.微量血清稀释机,它由主机和机座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电机(17)、变速传动轮系(12,13,14)、主轴(11)、稀释头(20)、上下支承板(10,18)和支承柱所构成,机座部分由机座(3)、拖板(22)、联接板(26)、手把(24)、凸轮(25)和导向柱(19)所构成,主机通过小轴(8)支持在导向柱上。其特征是主轴(11)和传动轮(12,13)相嵌合,稀释头(20)和主轴固接,稀释头的间距与微量血凝滴淀板孔间距相等,手把(24)与联接板(26)上方的凸轮(25)同轴,联接板和导向轴(4)固接,拖板(22)通过钢球(6)分级,其级间距离与血凝滴淀板排间距相等。
2.如权利要求
1的微量血清稀释机,其特征是上、下支承板(10,18)和支承柱(9)所组成的支承框架安装在导向柱(19)的小轴(8)上,导向柱上设有垂直定位装置(7)。
3.如权利要求
1的微量血清稀释机,其特征是导向轴(4)随凸轮(25)同步运动,其升降的距离与稀释头(20)到微量血凝滴淀板凹孔底部的距离相匹配,导向轴套(23)内设有导向轴弹簧(5)。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代医学血清学 试验中的微量血清稀释装置。该机由微型电机带动可升降的变速轮系低速旋 转,机座上拖板配合作相应的分级步进,使位于各 主轴下端的稀释头完成混匀和倍比稀释操作。
文档编号A61L33/00GK85203750SQ85203750
公开日1986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85年9月11日
发明者韩国刚 申请人:河北省张家口市卫生防疫站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