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06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更详细地说是利用液氮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仪。
自六十年代以来,采用超低温技术治疗疾病已在国内外临床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液氮治疗器更为普遍应用。现有的液氮治疗器是一种“筒式开放式”,它由小保温瓶和在瓶口上配置塞子、输氮管以及冻头等组成。然而,这种液氮治疗器存在着若干缺点一、使用时需要从10立升贮氮瓶倒入4磅的保温瓶中,再倒入0.5磅的小保温瓶中,既费力、又浪费液氮;二、治疗时液氮从保温瓶流入输氮管和冻头中,是依靠治疗者来回振荡保温瓶来达到的。显然,这种“自增压”式的方法,使治疗者十分劳累,而且液氮的流量无法控制,其压力保持时间短,造成治疗过程不连续;三、由于液氮的温度很低,输氮管易于产生硬脆现象,进而破裂;四、无定量指标,液氮治疗时温度、流量、压力以及冻头接触病灶的压力和治疗时间不能检测,因而治疗效果差,治疗经验难以积累,使超低温医学存在的空白难以填补;五、在治脏器、体表粘膜组织的病灶时,时常会产生冻头吸附于粘膜组织,不能脱离,只有对冻头加热复温才能脱离,然而它没有复温装置,因而对于有些疾病不敢应用超低温治疗器来治疗,限制了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它可以实现检测液氮治疗时温度、治疗时间、液氮瓶中压力、冻头接触病灶压力,调节液氮流量。它还具有复温装置以及输氮总管和壳体的加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手持的治疗器(28)、和落地的液氮瓶(31)组成。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手持的治疗器(28)的外观造型如同手枪,它由两个相互对称的壳体(12)通过紧固件(29)相联接,隔套(11)被扣合在壳体(12)的前端。枪管(10)与隔套(11)通过螺纹联接形成一体,支承套(7)与枪管(10)通过螺纹联接在枪管(10)的前端,骨架(8)装在枪管(10)的内凸肩与支承套(7)之间,电热丝(9)绕在骨架(8)上。前连接套(2)与后连接套(6)通过螺纹联接,冻头(1)通过螺纹联接在前连接套(2)上,弹簧(3)装在前连接套(2)与支承套(7)之间的空腔里,液氮管(4)的一端装在枪管(10)的后端;另一端装在支承套(7)的前端。连接管(14)的一端套装在液氮管(4)上;另一端套装在液氮开关阀(25)上。在壳体(12)的手柄处装有液氮开关阀(25)、电源开关(24)、复温转换开关(22)。
热电阻(5)(即R,)装在支承套(7)内面,数字温度表(15)装在表盒(16)中,隔热材料(13)填充在连接管(14)与表盒(16)之间以防止冻坏数字温度表(15)。
秒表(17)装在壳体(12)的后端,启动秒表(17)的触点开关(21)装在液氮开关阀(25)的末端,并且与复温转换开关(22)的一组常闭触头串联,使得在按下液氮开关阀(25)或复温转换开关(22)时,都能使秒表分别计时。液氮瓶(31)装在箱体(40)中,它的瓶口处装有压力表(41)和安全阀(36),为了达到对液氮加温增压的目的,加热器(34)装在液氮瓶(31)瓶内的上氮管(42)的末端。
电路是由测温电路、计时电路、复温电路、调压及瓶内加热电路、恒温电路、液氮管加热电路、电源电路所组成。
为了防止输氮总管(23)的破裂现象,输氮总管(23)的内层缠绕电热线(32)和石棉层(33)。
为了防止冻伤操作者的手,在壳体(12)的手柄处内腔室里盘绕电热线(JR2,


图1中未画出),由恒温电路控制。
针对治疗不同的疾病,冻头(1)有二十几个规格,并且有的冻头(1)有通孔;有的冻头(1)没有通孔。
为了便于治疗和观察,在壳体(12)的侧面装有恒温指示灯(18)、电源指示灯(19)、调压指示灯(26)、复温指示灯(27)。
为了在治疗过程中知道冻头(1)与病灶的接触压力,在枪管(10)的外表面上刻有压力值刻度线。
为了在制冷时排除膨胀后的气体或复温后能够及时散热,在枪管(10)开有通孔(30)。
为了调节液氮瓶(31)瓶内的液氮增压速度,壳体(12)上装有可以调节液氮加热功率的调压旋钮(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疗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氮瓶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氮瓶的左视图。
参见
图1,3,4,打开总开关(35)和电源开关(24),加热器(34)开始对液氮加热,数分钟后,液氮受热气化增压,液氮沿着上氮管(42)上升进入液氮总管(23),打开液氮开关阀(25)(液氮的流量取决于液氮开关阀(25)的开启量以及液氮瓶内压力的高低)液氮经连接管(14)、液氮管(4)进入冻头(1)的空腔里,这样就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
在冻头(1)处的液氮温度通过热电阻(5)的阻值变化反映到数字温度表(15),使数字温度表(15)显现出冻头(1)的温度。
当打开液氮开关阀(25)时,同时按动触点开关(21),秒表启动计时,这样就可以掌握或记录治疗时间。
当治疗粘膜组织时,冻头(1)常会粘贴在粘膜组织表面,不易脱落。这样需按动复温转换开关(22),使电热丝(9)加热,使得冻头(1)处的温度升高,因而冻头(1)便可与粘膜组织脱离。按下复温转换开关(22),也同样通过其常闭触点的断开使秒表计时,从而可以掌握或记录复温时间。
在给病人治疗时,掌握冻头(1)与病灶相互的接触压力的大小,对于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冻头(1)接触到病灶时,冻头(1)受压,使得弹簧(3)压缩,弹簧(3)的压缩量等于冻头(1)驱动前、后联接套(2)、(6)向后的位移量。在枪管(10)外表面刻有压力刻度线,因而治疗者可以准确地掌握接触压力的大小。
参见图2,测温电路是以IC2(ICL7107)为核心组成,并由BG2(3DG6B三极管)、D7(2DW7C)、R8(360Ω)、R10(3KΩ)组成恒流电路,向铂热电阻R9(100Ω)(即热电阻(5))提供恒定电流,热电阻(5)的阻值随温度呈线性变化,恒定的电流在热电阻(5)上产生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使得由W3(4.7KΩ)、R13(47KΩ)、R9及恒流电路组成的电桥输出电压产生随摄氏温度线性变化的电压,从而引起IC2的输入电压的变化,该电压信号被IC2进行A/D转换,最后驱动LED数码管显示出摄氏温度数值。
计时电路由秒表M〔即秒表(17)〕、AN2、AN1b、D8、R17组成。秒表M是由普通电子表改制而成,由R17降压、D8稳压后给秒表M提供电源电压。AN1b为复温转换开关(22)的一组常闭触点开关,AN2为液氮开关阀(25)推动的常闭触点开关(21)。当AN2与AN1b任一个断开时,秒表M开始计时,放松(闭合)AN2及AN1b时,则秒表清零。
复温电路由AN1a、JR3(45Ω)、R5、D4组成。按下复温转换开关(22),AN1a的常开触点闭合,给复温器JR3(即电热丝(9))加电(加热功率30W),从而达到复温加热的目的。
调压及瓶内加热电路由W2(4.7KΩ)、BG1(DS33)、JR4(45Ω)、R6、D5组成。调节W2(即调压旋钮(20))可使BG1的基极电压随之变化,从而使BG1的发射极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达到调节电压的目的(0~36V),JR4为加热器(即加热器(34)),加热功率30W,D5为指示用的发光二极管(即调压指示灯(26))。因而液氮瓶(31)内的增压速度可以由调压旋钮(20)来调定。
为了使治疗器(28)的手柄处保持恒温,以避免冻伤操作者。恒温电路由IC1(WTH8751)、W1(2.2KΩ)、R2(47KΩ)、R3(3.3KΩ)、R4、D3、JR2(45Ω)组成。R2为热敏电阻,以检测手柄内的环境温度,W1用于调定恒温温度,当温度降低到调定温度(如20℃)以下时,大功率开关电路IC1输出端4为低电位,接通加热电阻JR2(功率30W),因而加热手柄,避免了冻伤操作者的现象的发生,D3为指示灯(即恒温指示灯(18))。
为了防止输氮总管(23)冻僵现象,液氮管加热电路由K2、D1、JR1(500Ω)、R1、D2组成。K2为三档开关,接通Ⅰ档时,通过D1给JR1〔即电热线(32)〕加电,为部分功率(20W)加热,接通Ⅱ档时,直接给JR1加220V电压,为全功率(100W)加热,D2为指示灯。
电源电路是由总开关K1、保险器RD1、RD2、电源变压器B、指示灯ZD、桥式整流器QL、滤波电容C1等组成。由变压器降压,QL整流,C1滤波后向治疗器(28)内的控制电路提供直流电压,由稳压集成电路IC3(CW7805)等向测温电路提供+5V电源,由R7、稳压二极管D6等向测量电路提供-5V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它可以自动地对液氮加温增压并可控制流量,给治疗者带来了方便,治疗的连续性得到了保证;二、它可以测量出冻头处的温度和记录治疗时间以及冻头接触病灶的压力,因而使得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给出具体的定量指标来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的可靠性。并且对于治疗经验的积累、教学以及超低温治疗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很重要的作用;三、由于它具有复温装置,因而可以治疗粘膜组织的疾病,扩大了治疗范围;四、由于它具有对输氮总管、壳体手柄处加热装置,因而防止了输氮总管的硬脆现象和避免了治疗者的冻伤;五、它具有灵巧轻便、使用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它包括治疗器(28)、液氮瓶(31),其特征在于治疗器(28)、液氮瓶(31)是如下的结构a、两个相互对称的壳体(12)通过紧固件(29)相联接,隔套(11)被扣合在壳体(12)的前端,枪管(10)与隔套(11)通过螺纹联接形成一体,支承套(7)与枪管(10)通过螺纹联接在枪管(10)的前端,骨架(8)装在枪管(10)的内凸肩与支承套(7)之间,电热丝(9)绕在骨架(8)上,前、后连接套(2)、(6)通过螺纹联接,冻头(1)通过螺纹联接套(2)上,弹簧(3)装在前连接套(2)与支承套(7)之间的空腔里,液氮管(4)的一端装在枪管(10)的后端,另一端装在支承套(7)的前端,连接管(14)的一端套装在液氮管(4)上,另一端套装在液氮开关阀(25)上,在壳体(12)的手柄处装有液氮开关阀(25)、电源开关(24)、复温转换开关(22);b、热电阻(5)装在支承套(7)的内面前端,数字温度表(15)装在表盒(16)中,隔热材料(13)填充在连接管(14)与表盒(16)之间;c、秒表(17)装在壳体(12)的后端,触点开关(21)装在液氮开关阀(25)的末端;d、液氮瓶(31)装在箱体(40)中,瓶口处装有压力表(41)和安全阀(36),加热器(34)装在液氮瓶(31)瓶内的上氮管(42)的末端;e、整个电路是由测温电路、计时电路、复温电路、调压及瓶内加热电路、恒温电路、液氮管加热电路、电源电路所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输氮总管(23)的内层缠绕电热线(32)和石棉层(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壳体(12)的手柄处内腔室里盘绕电热线,由恒温电路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冻头(1)可以是有通孔的冻头(1)或无通孔的冻头(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壳体(12)上装有恒温指示灯(19)、调压指示灯(26)、复温指示灯(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枪管(10)的外表面上刻有压力值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枪管(10)开有通孔(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壳体(12)上装有可以调节液氮增压速度的调压旋钮(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超低温治疗仪,它由手持的治疗器和落地的液氮瓶所构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超低温治疗仪器的若干缺点。它具有自动加温增压、测量治疗时的冻头温度、记录治疗时间、测量冻头与病灶的接触压力、复温解冻等优点,因而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给出相应的定量指标来进行治疗。
文档编号A61F7/00GK2043875SQ8821631
公开日1989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6日
发明者孙诚, 蓝信章 申请人:孙诚, 蓝信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