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19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帽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输液帽架属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用于固定输液药瓶(袋)的帽式座架。
现有的供人体静脉输液用的药瓶(袋),一般是放置在固定的或可移位的输液架上,再通过输液管、滴管和针头,将药液输入人体静脉。而药瓶(袋)与输液架之间的联接,通常用装入药瓶(袋)的网式袋兜挂在输液架的挂钩上,或直接将药瓶(袋)固定在输液架的支承座上,目的是使药瓶(袋)内的液位平面高于人体位置,利用药液的落差,将药液顺利地输入人体。但是,在病人输液期间,遇到病人需要暂时离床活动(例上厕所等),则需拔出静脉针头或者靠人手举着药瓶(袋)离床活动,从而给病人带来重插静脉针头的痛苦或者引起诸多不便。特别对接近康复的病人,因长久卧床,即使在输液期间也有迫切需要离床活动的愿望,因此原有的输液架已不能适应这些病人的实际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输液架不能随人体一起活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在人体高位处方便地固定药瓶(袋)的输液帽架,从而保证病人离床活动时,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输液帽架的主要结构是一种具有药瓶(袋)支承座的输液帽架,可以戴在病人头顶,它与现有输液架的主要区别在于帽架的帽圈上设有硬性支撑,在帽圈或硬性支撑上固联着可以固定药瓶(袋)的支承座。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一种输液帽架的结构示意图。
输液帽架的帽圈1上设有若干硬性支撑2,在帽圈1或支撑2上固联着支承座,支承座由挡板3、瓶颈支承板4和紧固圈5组成,瓶颈支承板4上开有支承孔圈9和引管槽10,帽圈1后部联有软性或半硬性的调节带6,调节带6的尾端有尼龙搭贴块8,为使帽架紧贴病人头后部,在支撑2和调节带6之间设有软性拉带7。
使用时把输液帽架置于病人头顶,将调节带6紧贴病人后脑部,用尼龙搭贴块8互相扣紧,从正在输液工作的常规输液架上取下药瓶,然后使药瓶由下穿进支承座的紧固圈5,同时将连着药瓶的输液管卡入引管槽10进支承孔圈9,再下移药瓶使瓶颈贴靠支承孔圈9,靠紧固圈5、挡板3及支承孔圈9将药瓶固紧在支承座上,于是病人戴着的输液帽架带着药瓶,可随病人离床活动,输液过程仍能正常进行。
当采用药袋输液时,只需将药袋的尾部用夹子夹紧在挡板3的端部即可。
输液帽架的挡板3上设有挂圈11,可以直接挂在常规的输液架上,代替常规的装药瓶(袋)的网式袋兜。
帽圈1和支撑2的内侧,均可设置软性衬垫,使病人戴着舒服。
调节带6的紧固方式,除采用尼龙搭贴块8扣紧的方式外,还可采用钮扣穿孔扣紧方式、销钉穿孔扣紧方式、松紧带拉紧或直接打结扣紧等方式。
支承座与帽圈1或支撑2的联接位置,除置于附图所示的帽圈1的正前方位置外,还可设置在帽圈1的左侧或右侧位置,只要不妨碍输液管导液和便于药瓶(袋)内药液流尽,支承座甚至还可设在帽架的顶部位置。
输液帽架的帽圈1和支撑2可以进一步引伸制成硬质帽盔形式,支承座可设置在帽盔的四周甚至顶部。
输液帽架与现有的输液架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输液病人戴用这种可以固定药瓶(袋)的输液帽架后,便于离床活动,不影响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
2、输液帽架戴在头上可以沿头顶轴线转动,便于调节输液管位置,使输液管位于人体静脉输液注射一侧,既可保持输液管内药液畅流,同时可保持人的视野范围内无输液管阻挡。
3、输液帽架能容易地固定或取下药瓶(袋),便于输液药瓶(袋)在常规的输液架和输液帽架之间互相转移。
4、输液帽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
权利要求1.具有药瓶(袋)支承座的输液帽架,其特征在于帽圈1上设有硬性支撑2,在帽圈1或支撑2上固联着可以固定药瓶(袋)的支承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帽架,其特征在于支承座由挡板3、瓶颈支承板4和紧固圈5组成,瓶颈支承板4上开有支承孔圈9和引管槽10,帽圈1后部联有软性或半硬性调节带6,在支撑2和调节带6之间设有软性拉带7。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帽架,其特征在于支承座与帽圈1或支撑2的联接位置,除置于帽圈1的正前方位置外,还可设置在帽圈1的左侧或右侧位置,甚至设在帽架的顶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输液帽架,其特征在于调节带6上有尼龙搭贴块8。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帽架,其特征在于帽圈1和支撑2可以制成硬质帽盔,支承座可设置在帽盔四周甚至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帽架,其特征在于有挂圈11。
专利摘要输液帽架是一种供人体静脉输液时用于固定输液药瓶(袋)的帽式座架,它主要由帽圈1、硬质支撑2和药瓶(袋)支承座构成。在帽圈1上设有硬性支撑2,在帽圈1或支撑2上固联着可以固定药瓶(袋)的支承座。输液病人使用输液帽架后,可以离床活动,不影响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它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便宜。
文档编号A61M5/14GK2056857SQ8920858
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14日
发明者杨军 申请人:杨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