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插管式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458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插管式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改进的吸氧管,主要用于各类病人的吸氧。
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和急救手段,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吸氧装置有一.导管式 为一根管径为2~3mm的细小橡胶导管,通常用自行车的气门芯代替,价格便宜,但使用时须经鼻孔插入深达鼻咽部(长约10~12cm),刺激性大,增加了病人痛苦,护理不当时甚至会造成病人鼻腔局部粘膜糜烂;由于胶管口径太小,常被鼻腔分泌物堵塞;为防止导管堵塞,常需每天更换新胶管,增加了护理工作;胶管插入鼻腔后,其外露部分仅靠胶布固定于鼻唇间,粘着不牢,容易脱落。
二.鼻塞式 为根据鼻腔大小制成的球形塞,使用时把连接吸氧管的球形塞塞入鼻腔即可,由于位置表浅,故比导管式舒适,也易于操作,但固定不牢,容易脱落,且吸气孔也易为鼻腔分泌物堵塞,吸氧效果不够理想。
三.面罩式 基本克服了导管式及鼻塞式的缺点,但因使用时需把口也罩上,因而使病人进食、说话、排痰时发生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使用方便而又能保证吸氧效果的吸氧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改进了吸氧管插入鼻腔部分的长度、软度、口径和形状,从而减轻了病人使用时的痛苦,也保证了吸氧效果;(2)配有几种可选择的固定装置,可相互置换,使用方便;(3)病人各自专用,可避免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根据临床实践制成凹型的双插管吸氧管,并根据临床的不同需要,制成简便式、圈套式、耳架式,分别适用于途中急救病人、长期吸氧病人和短时定期吸氧病人。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便式正面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圈套式甲型与乙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耳架式俯视图。
(一)简便式(
图1) 在约5cm长、管径约1cm软硬适中的中空塑料管(1)(即吸氧管基座)上向上垂直开出两个分支形成凹形的双插管(2)、(3),两插管的间距根据成人或儿童鼻孔间距制成大、中、小不同规格,插管管径大小0.3~0.5cm,高度为2cm(成人型),插管末端向内微弯,质软;在基座管下缘中部引出一条供氧导气管(4)。使用时以胶布将吸氧管基座固定于鼻唇部。简便式主要适用于外出抢救病人用。
(二)圈套式(图2、3) 有甲型和乙型两种形式。甲型在吸氧管基座(1)两端与延伸出的套管用一活动胶套(7)套住并排连结,使吸氧管基座和套管形成环状,此环状随活套(7)的前后移动,使环状的周长可增大或减小,使用时把此环状管套在病人头部,并插入双插管于鼻孔中,根据病人头颅大小而增减环状管的周长,使双插管适当而牢靠固定于鼻孔中,松紧自如,供氧由基座管下的导气管(4)连接氧气源供氧。乙型在吸氧管基座两端与延伸导气管(5)、(6)相通,此两根导气管用一活胶套(7)套住并排连结,使吸氧管、导气管形成一环状套于病人头部,导气管(5)、(6)除通气供氧作用外,并起固定作用。圈套式主要用于较危重需长期供氧的病人。
上述甲型与乙型两种形式类似,其差别在于供氧导管不相同,甲型由吸氧管基座下导管(4)供氧,乙型由导气管(5)、(6)及形成的丫形管(4)连接氧气源供氧。
(三)耳架式(图4) 吸氧管基座(1)两端密闭,在管下方有导气管(4)相通供氧,吸氧管基座的两外侧各连接一眼镜式耳架(5)、(6)代替圈套式的(5)、(6),此架可制成长短不一,大、中、小规格,使用时耳架架于病人两侧耳背上,起固定吸氧管基座作用,病人戴上或取下皆方便。耳架式主要用于需定期供氧病人。
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为无毒透明塑料管,管径的大小不局限于上述规格,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而定。
以上三种以凹型双插管为基本结构的吸氧管,经临床使用证明能够保证吸氧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吸氧管,其特征为由吸氧管基座(1)及两个近似垂直的插管(2)及(3)组成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插管的末端向内微弯而质软。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装置,其特征为由两根导管或导气管(5)、(6)及活套(7)组成圈套式吸氧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装置,其特征为耳架式吸氧管固定结构为眼镜式的耳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改进的吸氧管,其基本结构为凹形双插管,并根据临床的不同需要制成简便式、圈套式和耳架式三种形状及其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该吸氧管有使用舒适、操作简便、吸氧效果好,且成本低廉,固定装置可相互调换等优点,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类需吸氧的病人。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50336SQ8921392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8日
发明者李溢煊, 肖宋兰 申请人:李溢煊, 肖宋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