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852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医疗用矫形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患者肢体矫形用的矫正器。
在现有技术中,治疗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的方法主要有肌神经转移术,跟腱延长术以及在患肢中埋入控制电极用以刺激废用性肌肉动作的方法。这类方法大都是针对中度以上的患者施用。电极刺激术则极易引起其它的并发症。迄今为止,尚无较好的适合于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患者肢体矫形用的矫正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物力学原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灵活的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矫正器。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一副可以充气膨胀的气囊带绑缚于患肢各关节处以及鞋的底面稳定关节,通过患者行走时足着离地的作用,将充气气囊带的膨胀力均匀地施加于下肢和底面,形成按摩效果,有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使患者穿戴后的步态接近于常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该矫正器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该矫正器的气囊和施力带的展开图。
参照附图,该矫正器具有一副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的纵向依附于患肢各关节处并沿伸附于鞋底面的气囊1,气囊1的上端装有气压球2和排气阀3,气囊的上、中、下部各连接有一布质施力带4、5、6。使用时,将气囊1依附于患肢各关节处,并将气囊的下底面通过粘合材料与患者鞋底面可拆卸地粘附在一起,然后把三个施力带4、5、6依次绑缚固定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位置处通过按捏气压球2使气囊充气,一直调节到患者觉得受力程度舒适为止。当患者不需行走时,则拧开排气阀3将气体排出,使患肢受力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将矫正器气囊1的下肢部分和底面部分设计为一种可以分离的组合体,其方案是在气囊的中,下施力带5、6之间设有一个插入式管接头机构7。当处于室内等需更换鞋子的场合时,可通过管接头机构7将气囊的下底面拔除,拔除后的下肢部分的底通口可通过小柱塞或拧阀一类的物体将其封住。
平时穿戴中,可在气囊1的下底面以及患者穿鞋的鞋帮上粘上一层装饰外皮,以达到美观效果,若患者仅单侧下肢患病,则应对另一健康下肢的鞋帮上粘同样一层装饰外皮,使其对称。
该矫正器经部分患者试用,效果优良。
权利要求1.一种康复医疗用矫形器械,特别是一种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器具有一副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的纵向依附于患肢各关节处并沿伸附于鞋底面的气囊(1),气囊的上端装有气压球(2)和排气阀(3),气囊的上、中、下部各连接有一布质施力带(4、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器,其特征是气囊的下底面通过粘合材料与患者鞋底面可折卸地粘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矫正器,其特征是在气囊的中、下施力带(5、6)之间设有一插入式管接头机构(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灵活方便的轻度小儿麻痹(下肢)后遗症矫正器,其技术方案是将一副可以充气膨胀的气囊带绑缚于患肢各关节处部以及鞋的底面,通过患者行走时足着离地的动作,将充气气囊带的膨胀力均匀地施加于下肢和脚底面,形成按摩效果,有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使患者穿戴后的步态接近常人。
文档编号A61F5/01GK2066317SQ90206909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晓迎 申请人:王晓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