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按摩椅的捶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510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按摩椅的捶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装置,是一种能对人体背部进行揉压和捶打的按摩椅装置。
当今,按摩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主要因其可舒适地躺卧其上后,籍由安装在椅背内的按摩机具对人体背部作按摩,达到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的目的。现有按摩椅的按摩机具,设置在一与椅背形之框体上,包括一穿组在框体及其上的中间支杆处并能上下移位之架座、传动机构及按摩轮,具体为架座后侧为传动机构,传动架座中装有皮带轮的同心轴,同心轴上结合着一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于蜗轮轴的两端通过偏心机构配置有能作左右摆动的按摩轮,该按摩轮突出于架座前侧。按摩椅的这种按摩机具,当启动架座后侧传动机构的马达的电源开关后,马达则带动皮带轮旋转,装置在皮带轮同心轴上的蜗杆又使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则配置在蜗轮轴两端的按摩轮在偏心机构的作用下作左右摆动,达到揉压之按摩效果。但这种按摩机具仅能产生揉压效果,无捶打功能,可是,有时人体感到不舒服时,用捶打方法可能会更好。故现有按摩椅缺乏多种按摩方法之机构,不能达到按摩最佳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椅子背部的按摩椅捶打机构,使既具有揉压按摩动作,又具有捶打按摩动作,可根据各人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皮带轮之同心轴上增设了一对螺旋齿轮,螺旋齿轮心轴的两端配置有在凸轮槽的作用下能作上下振动的环体,并把环体和按摩轮用连杆连成一体,则环体的上下振动转换成按摩轮的捶打动作。为达到选择捶打或揉压按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在皮带轮同心轴上于螺旋齿轮与蜗杆之间夹设一个双向齿盘,该双向齿盘之内周壁上制有花键,与之相配合的同心轴之外周面上制有花键槽;同时,为使此双向齿盘向上移动能与螺旋齿轮咬合、向下移动又能与蜗杆咬合,特在双向齿盘的上下两端面上制有多个凸齿,相应地,在螺旋齿轮的下端面和蜗杆的上端面也制有多个凸齿;为使双向齿轮在旋转过程中达到上下移动的目的,在双向齿盘外周面上制有粗螺纹,并用内周面上制有同样粗螺纹的级式柱相配合。如上所述的制有花键槽的皮带轮同心轴及结合其上的螺纹齿轮、双向齿盘、与双向齿盘旋合的级式柱、蜗杆,以及与螺旋齿轮啮合的齿轮和齿轮轴、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和蜗轮轴均固装在组成本体的对合壳体中,心轴两端、齿轮轴两端和蜗轮轴两端均滑配在本体上的配合通孔中,并于齿轮轴两轴端通过凸轮槽结构各装置一环体,于蜗轮轴两轴端通过偏心机构各装置一按摩轮。如此结构的捶打机构,当启动马达时,马达即以皮带传动皮带轮,皮带轮之心轴亦随之旋转,由于心轴与双向齿盘呈花键式结合,则心轴带动双向齿盘旋转,又因双向齿盘又与级式柱相旋合的,级式柱又是固定的,则双向齿盘就发生上下移动,或向上咬合螺旋齿轮而旋转,或向下咬合螺杆而旋转。即马达带动皮带轮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双各齿盘依循级式柱之内螺纹向上升移,至与螺旋齿轮之凸齿咬合,因而导致螺旋齿轮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转动,则齿轮轴将带动其两端的环体内之凸轮往复运动,形成与之连接的两按摩轮作非同步的上下捶打状动作,构成对人体背部之捶打按摩;若马达带动皮带轮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双向齿盘即依循级式柱之内螺纹向下位移,直至与蜗杆上端之凸齿相咬合而带动蜗杆旋转,与之啮合的蜗轮也随之旋转,则蜗轮轴将籍偏心机构带动两按摩轮左右摆动,形成对人体背部之揉压按摩。故控制马达之正、反旋转,即可选择捶打还是揉压的按摩方式。
装置如上所述捶打机构之本体固定在一架座上,并使两按摩轮穿出于架座面板,而此装有本体的架座穿置于与椅背同形之框体及旋合于框体中间的支杆上,带动捶打机构之皮带轮的马达设置在架座上本体之一侧,框体底座上安装一只能拉动架座上下的马达,则启动该马达即能拉动套装在框体上的架座作上下位移,使捶打机构的两按摩轮到达所需部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位置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捶打传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向齿盘向上传动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捶打、按摩轮的装配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本体10由两个成对应形状的壳体11、12所组合而成,壳体11、12内侧各设置有数个互相平行的凹座13、14,以供固定装置级式柱37。皮带轮40的心轴20设置在本体10的中间,该心轴上制有数个花键槽31;心轴20上结合一螺旋齿轮21及一蜗杆23,两者相对之各端均设置有等间距的凸齿25和26,该凸齿25、26以轴向伸展,且末端皆向右上方成一适当的倾斜边27和28;螺旋齿轮21与蜗杆23分别与螺旋齿轮22、蜗轮24相互啮合传动,而螺旋齿轮22的齿轮轴29、蜗轮24的蜗轮轴30均与心轴20呈垂直状,且结合于壳体11、12的配合通孔中,双端亦伸出于壳体11、12。由图2见,在心轴20上于螺旋齿轮21与蜗杆23之间结合着一双向齿盘32,该齿盘32两端也制有轴向伸展的凸齿33、34,与螺旋齿轮21及螺杆23上的凸齿25、26具有相同倾斜方向,且略具圆角,以与凸齿25、26相互啮合;双向齿盘32外侧设外粗螺纹35,内周壁上制有与心轴20的花键槽31相配合的花键41,于双向齿盘12外套组一级式柱36,该级式柱36籍内粗螺纹37与双向齿盘32之外粗螺纹35结合,把级式柱36跨置于壳体11、12之凹座13、14中,同时配合心轴20两端外露之两固定盘38、39,对壳体11、12作夹制,使该传动组件得以固定于本体10内。本体10顶侧穿出的心轴20部分,结合一皮带轮40。
再由图1见,本实施例之本体10系固定于架座51上,架座51则穿置并旋合于与椅背同形之框体50及位于此框体50中间的支杆59上,则装有本体10的架座51能沿框体作上下移位。由图见,于架座51上本体10一侧,组合一可逆马达52,该马达52的一皮带53与皮带轮40相连动,又与框体50之底座60上安装一带动架座51作上下位移的动力马达61。再由图2见,螺旋齿轮轴29之两端伸出壳体11、12后套结固定于环体59、58之结合孔71、70中,而蜗轮轴30两端伸出壳体11、12后套结固定于环体59、58下方的结合孔73、72中;环体58前方夹设一连杆54,并又以连杆55与按摩轮57接连。同样,环体59前方夹设一连杆54,并又以连杆55与按摩轮56接连,这种捶打按摩轮装置在齿轴上的状态可见于图4。由图1见两按摩轮56、57由架座51的前侧穿出,成为人体背部的按摩头。图3由图3见,结合在心轴20上的螺旋齿轮21和蜗杆23均以松配结合,双向齿盘32则以花键41及花键槽31与心轴20相结合,双向齿盘32又以其外粗螺纹35与级式柱36的内螺纹37相旋合。这样的结构,当皮带轮40带动心轴20旋转时(如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双向齿盘32则依级式柱36之内螺纹37向上升移,直至与螺旋齿轮21之凸齿25相咬合,因而导致螺旋齿轮21旋转。图4所示为当心轴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双向齿盘32则又依级式柱36之内螺纹37下降,直至与蜗杆23之凸齿26相咬合,因而导致蜗杆23旋转,而螺旋齿轮21停止旋转。
上述机构的工作状态是,当传动马达52带动皮带轮40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双向齿盘32依级式柱36上升而与螺旋齿轮21之凸齿咬合,使螺旋齿轮21旋转,导致与之啮合的螺旋齿轮22旋转,则齿轮轴29将带动装在其两端环体58内的凸轮往复运转,形成由连杆54、55接连的两按摩轮56、57呈非同步的上下捶打状动作,构成对人体背部之捶打按摩效果;当马达52带动皮带轮40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双向齿盘32又依级式柱36下降而与蜗杆23之凸齿咬合,使蜗杆23旋转,导致与之啮合的蜗轮24旋转,则蜗轮轴30将籍偏心机构带动两按摩轮56、57左右摆动,构成对人体背部之揉压效果。
由上述结构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捶打和揉压两种功能,只要控制马达的旋转方向,即可选择作捶打按摩还是作揉压按摩;同时,控制另一马达,即可调整按摩轮的上下位置,以适应背部不同部位的按摩所需。
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在椅子背部与椅背同形之框体上的多功能按摩椅的捶打机构,包括一穿组在框体及其上的中间支杆处并能上下位移之架座、传动机构及按摩轮,传动机构设置在架座后侧,以传动架座中装有皮带轮的同心轴,同心轴上结合着一蜗杆,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于蜗轮轴的两端通过偏心机构配置有能作左右摆动的按摩轮,该按摩轮突出于架座前侧,其特征在于(1)同心轴20上还设置有一对螺旋齿轮21、22,螺旋齿轮22之心轴29的两端配置有在凸轮槽的作用下能作上下振动的环体58、59,环体58、59和按摩轮56、57用连杆连成一体;(2)同心轴20上于螺旋齿轮21与蜗杆23之间夹设有一个双向齿盘32;该双向齿盘32之内周壁上制有花键41,与之相配合的同心轴20之外周面上制有花键槽31;双向齿盘32的上下端面上制有多个凸齿33、34,相应地螺旋齿轮21的下端面和蜗杆23的上端面也制有多个凸齿25和26;双向齿盘32外周面上制有粗螺纹35,并与内周面上制有同样粗螺纹的级式柱36相配合;(3)同心轴20及结合其上的螺旋齿轮21、双向齿盘32、与双向齿盘32旋合的级式柱36、蜗杆23,以及与螺旋齿轮21啮合的齿轮22和齿轮轴29、与螺杆23啮合的蜗轮24和蜗轮轴30均固装在组成本体10的对合壳体11、12中;同心轴20两端、齿轮轴29两端和蜗轮轴30两端均滑配在本体10的配合通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按摩椅的捶打机构,其主要特点是,于位于架座中装有皮带轮的同心轴上还设置有一对螺旋齿轮和一个上升时能与螺旋齿轮下端面上的凸齿相啮合、下降时能与蜗杆上端面上的凸齿相啮合的双向齿盘,螺旋齿轮两轴端还配置有与按摩轮连成一体并能作上下振动的环体。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各人所需,控制马达之正、反转向,即可随时选择捶打或揉压按摩方式,达到最佳之按摩效果。
文档编号A61H23/02GK2126800SQ9121593
公开日1993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鸿均 申请人:张鸿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