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抢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47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心肺抢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于治疗目的雾化器技术领域。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肺抢救的供氧设备是氧气筒,雾化吸入设备是超声波雾化器,由于二者是分别使用,不能在给病人供氧的同时吸入药物,因而治疗效果不佳,又由于二者体积大,携带不方便,不适用医院急症出诊和在救护车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氧气与药物同时吸入的心肺抢救治疗仪。
这种心肺抢救治疗仪包括氧气筒和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外壳、在外壳所围成的内腔中安装的喷头,插装在外壳上端面上的三通管,三通管的下端与外壳所围成的内腔相通、上端插接有管塞、第三端接有面罩套管或口腔含管,喷头包括空心的外套、固定在外套内互相平行的两块薄板、跨接在两块薄板的上端面上并均布的分隔片、套接在外套外侧面上其上均布有微孔的雾化隔板、一端插入到两块薄板下部的间隙内另一端穿过外壳向外伸出的进氧管,进氧管上设有一开关,氧气筒与进氧管之间连接有软管。
使用时,将管塞取下,药液从三通管的下端装入雾化器内,依次拧开氧气筒开关和进氧管上的开关,氧气筒内的压缩氧气经软管、进氧管冲入雾化器内,带动药液在雾化器内旋转,形成旋流,并与分隔片、雾化隔板和外壳内壁多次撞击,使药液雾化,并与氧气均匀混合。含有雾化药液的氧气通入面罩套管或口腔含管由病人吸入到支气管及肺泡部位。由于氧气与药液同时进入病人的发病部位,所以治疗效果好;又由于雾化器和氧气筒可以小型化,体积小,便于携带,因此适用于医院急症出诊和在救护车上使用。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头的俯视图;图3是面罩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口腔含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心肺抢救治疗仪包括氧气筒(1)和雾化器(2),雾化器(2)包括不锈钢外壳(4),在外壳(4)所围成的内腔中安装的喷头(5),插装在外壳(4)上端面上的不锈钢三通管(6),三通管(6)的下端与外壳(4)所围成的内腔相通、上端插接有管塞(7)、第三端接有用塑料制作的口腔含管(16)或面罩套管(15),喷头(5)包括用橡胶制作的空心外套(8)、固定在外套(8)内互相平行的两块不锈钢薄板(9)、跨接在两块薄板(9)上端面上并均布的不锈钢分隔片(10)、套接在外套(8)外侧面上其上均布有微孔(12)的不锈钢雾化隔板(11)、一端插入到两块薄板(9)下部的间隙内另一端穿过外壳(4)向外伸出的进氧管(13),进氧管(13)上设有一开关(14),氧气筒(1)与进氧管(13)之间连接有软管(3)。
为使装在雾化器(2)内的药液雾化充分,微孔(12)的孔径为0.3-3μ。
权利要求1.一种心肺抢救治疗仪,包括氧气筒(1)和雾化器(2),雾化器(2)包括外壳(4),其特征是还包括在外壳(4)所围成的内腔中安装的喷头(5),插装在外壳(4)上端面上的三通管(6),三通管(6)的下端与外壳(4)所围成的内腔相通、上端插装有管塞(7)、第三端接有面罩套管(15)或口腔含管(16),喷头(5)包括空心的外套(8)、固定在外套(8)内互相平行的两块薄板(9)、跨接在两块薄板(9)的上端面上并均布的分隔片(10)、套接在外套(8)外侧面上其上均布有微孔(12)的雾化隔板(11)、一端插入到两块薄板(9)下部的间隙内另一端穿过外壳(4)向外伸出的进氧管(13),进氧管(13)上设有一开关(14),氧气筒(1)与进氧管(13)之间连接有软管(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心肺抢救治疗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孔(12)的孔径为0.3-3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于治疗目的雾化器技术领域,它包括氧气筒和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上端面上的三通管、装在外壳内的喷头,喷头包括外套、固定在外壳内互相平行的两块薄板、跨接在两块薄板上端面上的分隔片、套接在外套外侧面上的雾化隔板、一端插入两块薄板下部的间隙内另一端穿过外壳向外伸出的进氧管。本实用新型能将含有雾化药液的氧气通过面罩套管或口腔含管由病人吸入到支气管及肺泡部位,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M16/00GK2111116SQ9123189
公开日1992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李树森, 吕德著 申请人:潍坊市哮喘病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