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皮环切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58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包皮环切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生用来切除包皮的手术切钳。
以往医生对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病人进行切除手术时,使用的是普通手术钳,切除和缝合要分开进行。这种操作,在切除多余包皮时易造成切口不齐,缝合前需要修整,缝合时易造成缝合的针距与缝合的边缘不一,内外板对合欠佳,尤其对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上述情况会更加突出,使手术时间长,且要影响愈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普通手切钳切除包皮时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专用于切除包皮的包皮环切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包皮环切钳设计成由钳指环、锁扣,钳杆、关节、包皮夹组成,包皮夹有两片夹体且与钳指环、钳指夹上部的锁扣,钳杆为一体,操作钳指环可以使包皮夹绕关节张开或合拢,当锁扣锁住时,可以固定包皮夹的位置不变动,两片夹体的夹刃上布满着许多小齿,操作钳指环使包皮夹合拢时,就可以夹住多余的包皮,包皮夹的背部边沿上,设计有多个针眼孔,这些针眼孔距钳夹边沿0.05~0.15mm,针眼孔的中心距为0.3~0.8mm,当夹住多余的包皮后不需移动包皮夹,用线穿过针眼孔进行缝合,这样缝合的间距与边距整齐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包皮环节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用普通手术钳操作相比,可节约一半时间。2、包皮环切钳操作时,是整体夹持住多余的包皮,能使切口边缘整齐一致,避免了因切口缘不齐缝合时需修整的操作,既节省时间又减少患者的痛苦。3、在不松开钳夹时,通过钳夹上的针眼孔,直接缝合包皮的内外板,缝合的边缘与针距均一致,而且在两层内外板之间剪断缝线,缝一针可变成两针。4、由于缝合的边距为0.05~0.15mm,内外板对合整齐,手术后不需用剪刀拆线,当切口愈合后缝线会自行脱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钳夹的左视图。
图3是钳夹的右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先根据附图的结构制成二个单边钳体,然后将两单边的钳体通过关节(4)连接为一体。单边钳体由钳指环(1),与钳指环(1)一体的锁扣(2),及连接钳指环(1),锁扣(2),包皮夹(5)的钳杆(3),包皮夹(5)最好为55~65mm长,包皮夹(5)的钳刃上布满着许多小齿(6),包皮夹(5)的钳刃背面设计有多个针眼孔(7),针眼孔与包皮夹边沿的距离为0.05~0.15mm,针眼孔的孔心距为0.3~0.8mm。使用该钳时,先将患者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再用本环切钳夹住多余的包皮,然后沿针眼孔用线缝合数针后用刀片沿钳背切除包皮,再后松开环切钳,退出缝合线并在两层内板间剪断缝合线,最后将缝合线打结,手术即告结束。
权利要求1.一种包皮环节钳,由钳指环、锁扣、钳杆、关节、包皮夹组成,其特征在于包皮夹有两片且与钳指环,钳指环上部的锁扣,钳杆为一体,通过操作钳指环可以使包皮夹绕关节张开或合拢,当锁扣锁住时,可以固定住包皮夹的位置不动,两片包皮夹相对的夹刃上有多个小齿,当操作钳指环使包皮夹合拢时,就可以夹住多余的包皮防止滑脱,包皮夹的背部边沿上,设计有多个针眼孔,手术时先用线穿过针眼孔缝合内外板,然后用刀片沿夹背切掉多余的包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环切钳,其特征在于包皮夹背面边沿上有多个针眼孔,针眼孔离边沿的距离为0.05~0.15mm,针眼孔间的孔心距为0.3~0.8mm。
专利摘要一种包皮环节钳,由钳指环、锁扣、钳杆、关节及包皮夹组成,在包皮夹的夹刃上布满小齿,在钳夹的背面设计有多个针眼孔,手术时在夹住多余的包皮后,先通过钳夹上的针眼孔,将包皮缝合,再沿钳夹背面用刀片切除多余的包皮。它克服了现行用普通手术钳操作切除包皮时,切口不齐,缝合的针距与缝合的边沿不一,内外板对合欠佳及手术时间长,愈合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后不需用剪刀拆线,切口愈合后缝线会自动脱落。
文档编号A61B17/326GK2127006SQ9221721
公开日1993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3日
发明者苏大保 申请人:苏大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