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25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用手术器械的改进。
椎间盘脱出症是青壮年的一种好发病、多发病,患者常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和正常生活能力,且十分痛苦,传统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有两种,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按保守疗法,大部分患者难以痊愈,而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难度大,痛苦大,创伤大,需全身麻醉,且可出现大血管、神经等损伤,造成了出血、瘫痪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为百分之七十左右,术手可形成斑痕,脊柱不稳,术后复发、腰痛等症。经皮穿刺切割椎间盘,抽吸切割髓核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局部麻醉,创伤小,痛苦轻,手术时间短,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行细针切割,可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然而,问题在于目前使用的用于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存在有设备复杂,造价高、操作不便、手术时间仍然较长、出血较多等不足,且只能限于3至4腰椎间盘的经皮切割术。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对现有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加以改进,以克服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改进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包括定位针(1)、扩张器(2)、套针(3)、环锯(4)、内切割刀(5)、外切割刀(6),以及一个在切割腰5一骶1椎间盘时为钻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钻(13),各组件均由不锈钢制成。定位针(1)由针套(7)和针芯(8)组成,针套(7)为圆管状结构,定位针针芯(8)由圆形钢针构成,它位于针套(7)的腔内,并能在其中移动(抽动)和能从中抽出,针芯(8)的长度与针套(7)的长度相等,扩张器(2)和套针(3)分别由各自的针头和空心针管构成,扩张器(2)的针杆的内腔直径应与定位针针套(7)的外径相配合,扩张器(2)的针杆的长度较定位针针套(7)的长度短、较套针(3)的针杆长度长,扩张器(2)的刺入端为钝头圆形截面状,套针(3)的刺入端为锐头斜面状,这种锐头斜面状刺入端的设计思想是使套针(3)能直接插入脊椎间盘的纤维环内固定,以减少出血和防止移动。
内切割刀(5)和外切割刀(6)均为圆管状结构,内切割刀(5)位于外切割刀(6)的管腔内,内切割刀(5)的外径与外切割刀(6)的管腔内径相配合,外切割刀(6)的管外径与套针(3)的管内径相配合,内切割刀(5)的远端(插入体内的一端)为开通状态,该插入端处的圆形管口壁构成内切割刀的第一内切割刀口(9),内切割刀的第二内切割刀口(10)位于靠近其插入端的管壁上,由一孔状结构构成,该孔前半部分为方形,后部呈半椭圆形,以增加强度,该孔的前缘及左右两边缘为切割刀刃。外切割刀(6)的前端有封闭和开通两种开态,前端为封闭状态的外切割刀适于腰部及腰5-骶1椎间盘的切割,前端为开通状态的外切割刀适用于颈部椎间盘的切割。外切割刀上的外切割刀口(11)由位于其管壁上靠近插入端的长椭圆形小孔构成,该孔的整个周缘为开口的刀刃,外切割刀口(11)与第二内切和刀口的大小相同,位置相互对应(当内、外切割刀完全套合时)。环锯(4)为切割椎间盘外面的纤维环时所用,为圆管状结构,其前端管壁上开有6个齿,其齿顶角为30~40°,管状结构的两端均为开通状,其有齿的一端对纤维环起切割作用,另一端则接至电动吸引器,抽吸切割下的组织碎片,由于该环锯(4)是由套针内插入的,所以其外径应与套针的内径相配合。
为实现腰5-骶1椎间盘的切割,需钻穿髂骨,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钻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钻(13),它由手柄(14)、与手柄相连的圆管状结构的钻杆(15)和由在钻杆前端的管壁上开的数个环状排列的锯形状齿构成的钻头(16)组成,手柄(14)的纵中主轴线部位为圆管状通道,该通道与钻杆(15)的圆管状结构的通道相连续,整个髂骨钻(13)的两端均为开通状态,这种结构便于从钻中取出钻下的碎骨残片,如使用细针,从髂骨钻的手柄端插入其中央通道,将碎骨片从另一端顶出,髂骨钻的外径也应与套针(3)的内径相配合,以便从中插入。
所有的经皮椎间盘切割都是在电视透视下定位穿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也是如此,患者取侧卧位,透视确定所穿刺的椎间盘平面,确定穿刺点,行皮下局麻后用小尖刀在进针点作2mm的小切口,在侧位透视引导下,用定位针经腰部侧后方穿过纤维环进入椎间盘,抽出定位针的活动针芯,在定位针上套上扩张器和套针,缓慢进至纤维环处,检查有无神经根痛,如无根痛,可将套针锐头直接插入纤维环0.3~0.5cm固定,抽出扩张器,沿定位针经套针内插入环锯,切割纤维环,并同时接吸引器抽吸出纤维环碎片(吸引器之吸引管接至环锯),插入内外切割器,再次双相透视,确认切割器位于椎间盘内,当内切割刀连接电动吸引器连续抽吸时,同时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往复运动内切割刀,髓核便可切割出,一般需15-30分钟,当无髓核切出除时,将切割器抽回套针内一同拨出。
在颈椎椎间盘穿刺切割时,使用前端(插入体内的一端)呈开通状态的外切割刀,便于抽吸切除向后突出的椎间盘。
如遇腰5-骶1间盘,则用髂骨钻对准该间隙的前2/3与后1/3交点处钻0.3~0.4cm小孔,然后经此小孔进行穿刺定位和抽吸切割。


图1、图2、图3表明了该实用新型的结构1、定位针2、扩张器3、套针4、环锯5、内切割刀6、外切割刀7、定位针针套8、定位针针芯9、内切割刀第一切割刀口10、内切割刀第二切割刀口11、外切割刀刀口12、套针的斜面刺入端13、髂骨钻14、髂骨钻手柄15、髂骨钻钻杆16、髂骨钻钻头实施例1
以不锈钢按下述内容加工各件,定位针φ0.12cm,长度25cm;套针长13cm,外径0.3cm,内径0.27cm,其锐头刺入端的斜面倾斜角为45°;扩张器长15cm,外径0.25cm,内径0.21cm,其前端为钝头,环锯长18cm,外径0.2cm,内径0.16cm,6齿均布呈环状排列,齿顶角35度,内切割刀长20cm,外径0.2cm,内径0.16cm,第二内切割刀口长0.65cm,宽0.20cm,第二内切割刀口中心点距内切割刀顶端(插入端)的距离为0.20cm,外切割刀长18cm,外径0.25cm,内径0.20cm,顶端呈封闭状态,外切割刀口长0.65cm,宽0.30cm,外切割刀口中心点距外切割刀顶端的距离为0.20cm,,此组件适于腰部椎间盘的切割。
实施例2按实施例1实施后,再增加一个髂骨钻,以实现对腰5-骶1椎间盘的切割,髂骨钻钻杆长18cm,外径0.25cm,内径0.1cm,手柄长5cm,其中央通道内径0.1cm,并与钻杆之中央管道相通,钻杆顶端开4齿构成钻头,4齿环状均布,齿顶角为65度。
实施例3依人体颈部解学特点,按实施例1相应缩小各组件的尺寸,并将其外切割刀的插入端制成开通状态,则可实现对颈椎椎间盘的切割。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人体椎间盘脱出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包括有由针套(7)和针芯(8)组成的定位针(1)、扩张器(2)、套针(3)、环锯(4)、由插入端圆形管口的管壁构成第一内切割刀口(9)的内切割刀(5)和套在内切割刀(5)外面的以管壁上的长椭圆形孔构成外切割刀口(11)的外切割刀(6),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内切割刀(5)上还有一个由位于内切割刀(5)的管壁上与外切割刀口(11)相对应位置上的孔构成的第二内切割刀口(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套针(3)的刺入端为锐角斜面状。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还包括一个在切割腰5-骶1椎间盘时,为钻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钻(13),它由手柄(14)、与手柄相连的钻杆(15)和由钻杆前端的管壁上开的数个环状排列的锯齿状齿构成的钻头(16)组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髂骨钻钻头(16)的齿顶角为65±5度。
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切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切割刀(6)的前端呈开通状,以实现对颈椎椎间盘的切割。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人体椎间盘脱出的经皮椎间盘切割器组件,包括有定位针(1),扩张器(2),套针(3),环锯(4),内切割刀(5),外切割刀(6),其特征在于它的内切割刀(5)具有两个切割刀口,第一内切割刀口(9)和第二内切割刀口(10),它的套针(3)刺入端为锐角斜面状,该组件还包括一个在切割腰5-骶1椎间盘时,为钻穿髂骨所需的髂骨钻(13),它由手柄(14),钻杆(15)和钻头(16)组成,外切割刀(6)的前端呈开通状时,则可实现对颈椎椎间盘的切割。
文档编号A61B17/32GK2131473SQ9222733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8日
发明者周义成, 陈远州 申请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