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二尖瓣成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67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塑性二尖瓣成型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特别是心脏外科用的人造二尖瓣成形环技术领域。
现行的人造心脏瓣膜主要有两类机械瓣和生物瓣。这两种瓣膜问世以来,已成功地治疗了数十万例,并获得了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国外已将人造心脏瓣膜作为商品推出。但是,机械瓣存在着终生抗凝治疗问题,生物瓣存在着远期瓣膜钙化和衰坏问题,使用这两种瓣膜的患者,存活期达10年以上者均不足6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人造的可塑性二尖瓣成形环,用于瓣膜成形手术,使一部分慢性瓣膜病患者能保留自身的心脏瓣膜,恢复其自身的解剖或生理功能,从而避免现行的换瓣手术后存活期不长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调查中国人正常心脏的解剖特点和动态功能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二尖瓣环的形状、尺寸和设计要求。临床观察发现,二尖瓣环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大瓣环较直,中部稍向何上凸,约占整个环周的1/3,在心动周期中舒缩变化较小,主要是向上、下运动;后瓣环呈弧形,长度约为整个圆周的2/3,在心动周期中舒缩变化非常明显,收缩期环周缩短率为20%,面积缩小率为36.1%。据此,设计出二尖瓣环支架由硬质和软质两种材料制成,硬质支架在大瓣处,用弹性良好的不锈钢丝制成,以便在手术性过程中改变形状。软质支架在小瓣环处,用医用纤维织物制成。整个支架外面,先用医用涤纶毡垫作内衬,再用医用针织涤纶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使一部分慢性瓣膜病患者能保留自身的心脏瓣膜,替代换瓣手术,从而延长患者术后的存活期。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和组成材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A-A剖面图;参看
图1.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位于大瓣环部分的硬质支架(1)和位于小瓣环部分的软质支架(2)组成,两者的连接点位于小瓣环的中部,整体形近似于椭圆形。硬质支架(1)的形状为圆弧形,中部稍向环内凹陷(5),并稍向上凸(见图2中6)。软质支架(2)亦为圆弧形,全部处于同一平面内(见图2)参看图2,由图可知,整个支架的外面,先用内衬(3)包裹,作为衬垫,再用外皮(4)包裹。硬质支架(1)由塑性良好的不锈钢丝制成,软质支架(2)由医用纤维织物制成,内衬(3)由医用涤纶毡垫制成,外皮(4)由医用针织涤纶制成。
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可塑性二尖瓣成形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部分组成a.由硬质支架(1)和软质质架(2)组成,两者的端部分别相连,整体形状近似于椭圆形;硬质支架(1)为圆弧形,中部稍向环内凹陷(5),并稍向上凸(6),用弹性良好的不锈钢丝制成;软质支架(2)亦为圆弧形,全部处于同一平面内;用医用纤维织物制成;b整个支架的外面,先用内衬(3)包裹,内衬(3)由医用涤纶毡垫制成;再用外皮(4)包裹,外皮(4)由医用针织涤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特别是心脏外科用的人造二尖瓣成型环技术领域。它用于心脏瓣膜成型手术,以替代部分患者换瓣手术。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近似于椭圆的环形支架组成,支架分两部分,接近大瓣膜处为硬质支架,由弹性良好的不锈钢丝制成,小瓣膜处为软质支架,由医用涤纶织物制成,支架外面先包一层由医用涤纶毡垫制成的内衬,再包一层由医用针织涤纶制成的外皮。使用它可保留患者自身的心脏瓣膜,延长患者寿命。
文档编号A61F2/24GK2135346SQ92232799
公开日1993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维永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