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眼科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98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眼科拉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眼科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眼科拉钩。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以前,在做视网膜手术时,就需要使用拉钩,而采用的挂钩都是已有几十年历史的Arruga和Schepens拉钩,这些拉钩的顶端都有一匙状凹面。使用时将拉钩紧贴眼球外壁伸入眼眶内,达到一定深度后往眼眶方向牵拉以使局部的眶内组织被拉钩的凸面挤向眼眶或眼眶尖部,显露出眼球壁与拉钩凹面之间眼球后部的一定的空间作为手术操作区域,尤其是暴露眼球赤道后部作子午线加压块的预置缝线时,必须用力牵拉眼外肌使眼球朝一定的方向转动,同时需再用手术镊子夹持球壁浅层或用绵纤棒对眼球壁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扩大手术空间,为了校准预置缝线的子午线位置及与角膜缘的距离,必须松开牵引线用圆规或尺子作出定位点后再拉紧牵引线继续布置缝线。这种反复多次的挟持,牵引松开又牵引给眼球及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繁琐了手术步骤,延长了手术时间。
从上述中可知,现在的的Arruga和Schepens拉钩均只有暴露手术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拉钩的缺陷,设计一种新的拉钩,既能牵拉、定位,又能协助缝针进入浅层巩膜组织的一种多功能拉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手柄部分、拉钩部分构成,拉钩部分的形状同眼球外壁的圆弧相似,在其顶端有V型缝线槽;在拉钩部分上,距顶端一定距离处刻有毫米刻度。
手柄部分的末端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实现了发明目的,而且还可应用于眼球内异物取出、眼眶肿瘤摘除,在使用时拉钩不易从手中滑脱,具有定位准确、使用安全、简化操作的作用,显示出多功能。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4mm直径医用不锈钢,手柄部分1弯成一个半球形或略大于半球形的钩状。从手柄部分1向拉钩部分2延伸过渡部分逐渐由4mm直径圆形削薄成仅1mm厚、4mm宽的扁平形,并使之逐渐弯曲成与眼球外壁相近似的弧状,不到半圆形;在其顶端开出一个V型缝线槽3,外口宽2mm,内口宽1mm,深(直线距离)5mm,在拉钩部分1的背面距离顶端(弧长)13mm处刻有毫米刻度4,共10条,每格1mm。
使用时,由于手柄部分1制成半球形,故可很方便地确定子午线方向并防止手柄部分1从手中滑脱;当拉钩部分2顶端伸入到眼球后部时,通过毫米刻度4可以读出角膜缘后13-33mm之间的病变部位的距离,当需要预置缝线时,在Arruga拉钩的配合下,使预置缝线处的浅层巩固膜组织嵌入拉钩部分2顶端的V型缝线槽3内,有利于缝针在浅层巩膜中穿入,穿出时利用缝线槽3内的斜面顶住针尖周围的组织顺利出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时利用拉钩的子午线方位和毫米刻度4标记,矫正手术位置。
权利要求1.多功能眼科拉钩,由手柄部分1、拉钩部分2构成,其特征在于拉钩部分2呈与眼球外壁相似的圆弧状,顶端设计有V型缝线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眼科拉钩,其特征在于拉钩部分2上距离顶端弧长一定距离处设计有毫米刻度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眼科拉钩,其特征在于手柄部分1末端呈圆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眼科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眼科拉钩。本实用新型将拉钩部分从匙状凹面改进为与眼球外壁形状相似的圆弧状,在拉钩弧形背面设有毫米刻度,在拉钩顶部设有缝线槽,这样就解决了手术时很方便地确定子午线和病变部分位置,轻易地眼球后部病变部分的进行缝针,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可不断矫正手术位置。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暴露手术区域,不易对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既能牵拉、定位,又能协助缝针进出浅层巩膜组织,缩短手术时间。
文档编号A61B17/02GK2145595SQ9223790
公开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一壮 申请人:南京市彭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