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液体充氧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23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液体充氧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氧槽,特别涉及一种医用液体充氧槽现行的紫外线照射自血充氧仪用于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由上方的紫外线灯及其下方的石英玻璃罐组成,即紫外线灯与石英玻璃罐必须在一条铅垂线上,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光照射在石英玻璃内病员静脉血液上,同时向罐内充氧,其机理是,紫外光照射氧气后,氧气转化为氧气,臭氧混合物,该混合物溶入血液后达到医用的目的,该充氧仪的缺点是,由于产生氧气,臭氧混合物的过程与充氧过程是同在石英玻璃罐内进行的,因此一方面充氧不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石英玻璃罐价格昂贵,不得不反复使用,容易交叉传染血源性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同时石英玻璃罐易碎,消毒程序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不用紫外线辐射医用液体的医用液体充氧槽,可以完全避免它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可能性,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槽体,槽体的下部配置有出液嘴,槽体内配置有其进气口伸出槽体之外的气体输入管,槽体的敝口上配置有防尘盖。
使用时,将医用液体盛入槽体内,气体输入管的进气口与氧气、臭氧混合物的供应源相连通,则氧气、臭氧混合物即可进入槽体对医用液体充氧,多余的气体混合物则由防尘盖上的小孔跑出。氧气、臭氧混合物可由单独的臭氧发生器产生。
由此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氧气,臭氧混合物与医用液体直接接触,因而充氧效果好,由于充氧不需在石英玻璃罐中进行,因而可用低廉的金属或医用橡胶代替,具有成本低,消毒程序简单的特点。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槽体3、槽体3的下部配置有出液嘴1,侧壁上有容积刻度线2供注入或放出医用液体时计量参考用,敝口是开有一固定气体输入管10的U型开口4,为使能充分充氧,气体输入管10的下部6可与槽体3的底部接触,下部6上开有出气孔7,端部设有堵头8;槽体3的敝口上配置一下防尘盖12,下防尘盖12的中部开有气孔11,两端开有出气孔14,下防尘盖12的上面配置一上防尘盖15、上防尘盖15对应于U型开口4的部位开有对称的U型开口16;另外,图中9、13为螺孔,可穿入螺栓使下防尘盖12与上防尘盖15固定为一起。
使用时,首先将出液嘴1堵住,打开防尘盖12、15,向槽体3内注入医用液体5,并将气体输入管10放置于槽体3腔内,气体输入管10的进气口与氧气,臭氧混合物的供应源相连通,然后再盖上防尘盖12、15,最后让氧气,臭氧混合物进入气体输入管10并通过其上的出气孔7进入槽体3腔内与医用液体相混合,多余的氧气、臭氧混合物通过进气孔11进入下防尘盖12与上离尘盖15组成的空腔内并通过出气孔14排出;充氧后的医用液体可由出液嘴1放出。
实施例槽体3可用透明玻璃、陶瓷制成,出气孔孔经Φ=0.1-1.5mm,下部6呈分枝状分布以利于医用液体充分吸氧,防尘盖12、15可由金属或医用塑料制成,下防尘盖12的HE长度大于槽体3的MN长度,下防尘盖12的ES宽度等于槽体3的PN宽度,下防尘盖12的高度是上防尘盖15高度YZ的1/2-3/4,防尘盖12、15套装在一起时ZB线与ZB线重合。
权利要求1.医用液体充氧槽,包括一槽体,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槽体的下部配置有出液嘴,槽体内配置有其进气口伸出槽体之外的气体输入管,槽体的敞口上配置有防尘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氧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槽体的敝口上开有一固定气体输入管的U型开口,气体输入管的下部可与槽体的底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氧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体输入管包括一可固定于U型开口上的进气口上部及呈分枝状分布的下部,下部上留有出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氧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尘盖包括一上防尘盖及与之连接的下防尘盖,下防尘盖上开有出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液体充氧槽,包括一槽体,槽体下部的出液嘴,槽体内配置有气体输入管,槽体的敞口上配置有防尘盖,充入氧气、臭氧混合物后,即可对槽体内的医用液体充氧,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M1/36GK2140232SQ9224129
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4日
发明者邢军 申请人:邢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