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688阅读:19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咳喘贴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药物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内病外治”方法,将药物敷贴于患者膻中穴,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的中药贴剂—咳喘贴剂。
小儿咳喘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多继发于感冒之后或并发于其它疾病过程中,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见,三岁以下婴、幼儿更易于发生。
其发病机理是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抵抗力差,故感受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闭阻而发生痰热,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故出现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一系列肺闭症状。宣发与肃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宣发肃降的失常,气机升降失调。治疗应是郁者宣逆者降。因此治疗肺炎解除热、痰、喘是临床诊治的关键,常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变症丛生。所以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采用宣降、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通下法作为恢复肺的宣发肃降生理功能的主要措施。肺炎的发生发展是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单纯运用某一治法常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临床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其治疗方法,西医主要是使用大剂量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单纯“去邪”,忽视“扶正”,往往事倍功半,因而通常疗程较长,费用较贵,并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病采用“标本兼治”往往疗效较好而巩固,但是,传统的中药煎剂味苦,中成药的丸、散显效较慢等不足,尤其对易感上述诸症的婴、幼儿给药困难,患儿和家属不易接受。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经验,又改进其剂型的不足,将传统的经络效应与药物效应结合,外惹内效即“内病外治”的方法,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而研制的一种新的中药制剂—咳喘贴剂。扬长避短,既发挥中药的标、本兼治、统观全局的长处,又使其显效快、疗程短、费用省,尤其是对小患儿适用的速效、方便、安全、价廉并无痛苦的新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设计研制一种咳喘贴剂,它(1)是纯中药制剂,(2)所用药材可以从下述品种中选择鱼腥草、麻黄、葶苈子、栀子、半夏、陈皮、杏仁、甘草、苏子、黄芩、莪术、丹参、桔梗和大黄,(3)所用各药材的数量可以在下述份额内选择鱼腥草10~15份、麻黄5~12份、葶苈子5~15份、栀子5~12份、半夏5~10份、陈皮5~10份、杏仁5~12份、甘草5~10份、苏子5~15份、黄芩5~12份、桔梗5~10份、莪术5~13份、丹参10~15份、大黄5~10份。
上述的解毒散结贴剂,其剂型可以是橡胶膏剂或使用橡皮膏作为载体敷贴的散剂。
上述的解毒散结贴剂,其敷贴部位是膻中穴。
一种用下述药材制备作为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的中药贴剂的应用,其特征是所用各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可以在下述份额内选择鱼腥草10~15份、麻黄5~12份、葶苈子5~15份、栀子5~12份、半夏5~10份、陈皮5~10份、杏仁5~12份、甘草5~10份、苏子5~15份、黄芩5~12份、桔梗5~10份、莪术5~13份、丹参10~15份、大黄5~10份。
将上述各中药材分别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预选、去杂后,原药粉碎、过筛或经提取、去渣、浓缩、醇沉后制成浸膏,按规定比例配伍,分别按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规定的散剂或橡胶膏剂的要求炮制。
上述的各中药材的提取,其溶剂可以是水或药用乙醇;其提取方法可以是回流或煎煮。
现代药理表明,宣肺为主的麻黄,其性温味辛微苦,作用较广疗效确切,通过发汗,解热,抗病毒,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炎、抗过敏,减少支气管粘膜的肿胀,达到宣肺平喘。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含有栎素及钾盐,利尿并扩张血管。莪术治疗小儿肺炎有良效,活血化瘀,抗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具有抑制及灭活作用,无毒副作用。丹参有加速重症肺炎主要症状缓解及促进肺部罗音的吸收作用,能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加速微循环的流通,并提高组织从微循环中摄取氧的能力。葶苈子泻肺化痰,主要使肺气得以宣肃,对痰壅于肺咳喘有效。半夏能和胃止呕,燥湿祛痰,散结消肿。陈皮健胃化痰,配半夏能加强燥湿化痰平喘的作用。动物试验提示,大黄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降低中枢神经介质—前列腺素水平,这是大黄解热降温的机理。大黄并有抑菌、抗病毒、消炎、镇静和增进免疫力的功能。大黄的退热可能系通过局部刺激引起全身调节反应。
大黄、黄芩、栀子、鱼腥草、丹参、莪术诸药清热解毒,活血通腑。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这类药物相伍,不仅可控制肺部感染,改善肺的微循环,而且可促进对肺微循环有害毒素的排出。一宣一降促使肺气通畅,为本方组成的关键。诸药合用宣肺平喘,抗炎,解痉,抗过敏,祛痰,镇咳,改善肺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膻中穴是微循环密集开放的集中点。采用“内病外治”于此处敷贴本发明研制的咳喘贴剂治疗上述疾病,是体现中医的“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的理论,充分利用中药的有效生物活性和经络俞穴本身具有外敏性和放大效应。
临床用于治疗肺炎1200例,总有效率95%。
部分病例用广谱抗生素为对照用药,结果如下A咳喘贴剂组B广谱抗生素组发热退至正常时间1~2天4~7天咳喘缓解用药4h好转两天左右明显缓解7~10天临床治愈时间5天左右15天左右“A”组明显优于对照的“B”组。特别是病毒性肺炎,B组效果更差。
实践证明用本发明咳喘贴剂敷贴于患者膻中穴,治疗气管炎、肺炎具有以下优点1.速效退热,止咳喘见效快,一般用药4h左右起效,三天左右显效,总有效率达95%。
2.方便内病外治,将咳喘贴剂敷贴于患者膻中穴,无需服药打针,无痛苦,省时且显效。
3.安全属纯中药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未发现毒副作用。
4.价廉对于治疗气管炎、肺炎,一般仅需费用40元左右,而常规西医住院治疗约需300元左右,费用节省80~90%。
5.市场前景广阔据检索,未见有治疗上述疾病如此速效、方便、安全的药物,特别适用于打针、服药不方便的广阔农村地区患者,和给药困难的患儿。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较好地达到了本发明的预期目的。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制备咳喘散剂,按以下比例配伍具体主药为麻黄12g、葶苈子15g、半夏10g、杏仁12g、甘草5g、黄芩12g、桔梗5g、莪术13g、大黄10g、陈皮5g。
工艺过程上述批配量诸药材,常规干燥至水份≤5%左右,掺合并粉碎至细粉,过100目筛,低温灭菌,包装分两种,小儿包装每0.3g为一包;成人包装每0.6g为一包。
按药典要求检验均匀度、水份、装量差异等项目合格后,入库。
用法、用量用于治疗小儿咳喘,一次量小儿包装1包;用于治疗成人咳喘,一次量成人包装1包。都是用胶布贴敷于膻中穴,24h换药一次。
实施例二制备咳喘橡胶膏剂,按以下比例配伍具体主药为鱼腥草15g、麻黄12g、半夏10g、陈皮10g、杏仁12g、甘草10g、丹参15g、大黄5g。
工艺过程1.中药材同例一制成细粉或药用浸膏;
2.使用药典规定的基质、软化剂、增稠剂和充填剂;3.在热压涂展法的“混炼”工序加入药物浸膏、药典规定的基质、软化剂、增稠剂和充填剂等,按药典规定的常规方法精炼、涂胶、切片;4.按药典要求检验外观、含膏量、耐热试验等项目;5.合格后包装。
用法、用量用于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两岁以上,一次用小儿包装1片(相当于主药35mg),6个月至一岁者,每次用小儿包装半片,12h换药一次,用于治疗成人气管炎、肺炎,一次用成人包装1片(相当于主药40mg),12h换药一次,都是贴敷于膻中穴。
实施例三制备咳喘散剂,按以下比例配伍具体主药是鱼腥草15g、麻黄12g、葶苈子15g、杏仁5g、苏子15g、黄芩12g、莪术13g。
工艺、条件、用法、用量等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制备咳喘橡胶膏剂,按以下比例配伍主药是麻黄12g、葶苈子15g、栀子5g、半夏5g、杏仁12g、甘草10g、黄芩12g、桔梗5g、莪术5g、丹参15g。
工艺、条件、用法、用量等均同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制备解毒散结橡胶膏剂,按以下比例配伍具体主药为鱼腥草10g、麻黄5g、栀子12g、葶苈子5g、陈皮10g、杏仁12g、甘草5g、苏子5g、黄芩5g、桔梗10g、丹参10g。
工艺、条件、用法、用量等均同实施例二。
权利要求
1.一种咳喘贴剂,其特征在于(1)是纯中药制剂,(2)所用药材可以从下述品种中选择鱼腥草、麻黄、葶苈子、栀子、半夏、陈皮、杏仁、甘草、苏子、黄芩、莪术、丹参、桔梗和大黄,(3)所用各药材的数量可以在下述份额内选择鱼腥草10~15份、麻黄5~12份、葶苈子5~15份、栀子5~12份、半夏5~10份、陈皮5~10份、杏仁5~12份、甘草5~10份、苏子5~15份、黄芩5~12份、桔梗5~10份、莪术5~13份、丹参10~15份、大黄5~1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毒散结贴剂,其特征是其剂型可以是橡胶膏剂或使用橡皮膏作为载体敷贴的散剂。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毒散结贴剂,其特征是其敷贴部位是膻中穴。
4.一种用下述药材制备作为治疗气管炎、肺炎、哮喘的中药贴剂的应用,其特征是所用各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可在下述份额内选择鱼腥草10~15份、麻黄5~12份、葶苈子5~15份、栀子5~12份、半夏5~10份、陈皮5~10份、杏仁5~12份、甘草5~10份、苏子5~15份、黄芩5~12份、桔梗5~10份、莪术5~13份、丹参10~15份、大黄5~10份。
全文摘要
一种纯中药咳喘贴剂,可在鱼腥草10~15份、麻黄5~12份、葶苈子5~15份、栀子5~12份、半夏5~10份、陈皮5~10份、杏仁5~2份、甘草5~10份、苏子5~15份、黄芩5~12份、桔梗5~10份、莪术5~13份、丹参10~15份、大黄5~10份中选择组方。剂型可是橡胶膏剂或用橡皮膏作载体敷贴的散剂。敷贴于膻中穴,治疗气管炎、肺炎,内病外治,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A61K9/70GK1102105SQ93115209
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3日
发明者邢春生, 赵荷青, 邢晓博 申请人:邢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