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71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轮,这种按摩轮提供优异的凹环槽形设计,同时以导槽辅助按摩轮与身体的贴合性,这种结构不但可使使用更为贴切,亦可使用于坐骨神经的按摩,另在本体一侧设有的指压柱可直接压于适于指压的穴位。
由于目前工、商业上班族人士有久坐办公室的趋势,再加上生活紧张、处理公事伏案过久,背脊部的酸疼已非风湿类病患者才有的痛苦,往往在相当年轻的上班族身上亦常发生此类问题,这种因缺乏适当的运动或久坐办公桌所引起的背脊疼痛,除了按西医的叮咛多做适当的运动外,人们通常会求助于指压来进行治疗。
通常患者仅能够以枕头、椅垫等把腰背垫高以稍解疼痛,而其本身并无法自行指压背部,当求助于家人或亲友时,其对指压穴络知识又并不齐全,施力轻重的拿捻并非一定稳当,以致期望指压所得到的舒畅效果往往并非能如意;又如专业按摩场所,又为一般人所不愿前往的处所,故如何能够以简便的指压按摩器材来进行背脊的穴位按摩,实为一相当重要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轮,其在圆柱形本体中央环设的凹环槽两侧形成圆弧状,又于凹环槽两侧一定间距处设有导槽,则按摩轮置于背部酸疼处时由凹环槽容纳人体脊髓骨,导槽则可与脊骨两旁的韧带肌对合,施以适当的力,则按摩轮即可依正确位置滚动,同时凹环槽边缘处即抵压按摩脊骨两侧的神经以达按摩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轮,在轮体一侧可直接设一指压柱以直接施压于穴位按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轮主要包括一个圆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中央径向环设有凹环槽,该凹环槽二侧形成凸出的弧形面,凹环槽外侧槽口两侧的一定间距处且沿本体径向分别环设有一定深度的导槽,在凹环槽及导槽间则形成有槽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轮可在按摩轮本体一侧设有指压柱。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轮所述导槽的底部可呈圆弧形状。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及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摩于背脊部的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看
图1、图2,按摩轮包括一个圆柱本体,同时于中央径向环设有凹环槽10,该凹环槽10二侧形成凸出的弧形面,又在凹环槽10外侧槽口两侧的一定间距处,沿本体径向分别环设有一定深度的弧形底导槽30,在凹环槽10及导槽30间则形成有槽边20。
请参看
图1、图3,由于凹环槽10两侧形成凸出的弧形扩张状,故可完全容纳脊髓骨60,且即使按摩轮有略微偏动亦不致伤及脊髓骨60,另外,导槽30恰可对合脊髓骨60两侧约二指宽的韧带肌61,故在凹环槽10容纳人体脊髓骨60时可使导槽30沿韧带肌61定位,施以适当的力量,则可使按摩轮依上述导引方式将按摩轮沿脊髓骨60滚动,同时槽边20即可抵压背部的神经,而导槽30的弧形底亦可平均地施力于韧带肌61上。
请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尚可应用于坐骨神经的治疗,即直接以臀部62坐于按摩轮上,则导槽30两侧的凸出部即可压抵坐骨神经。在按摩轮本体一侧可设一指压柱40,则可持按摩轮的另端将指压柱40直接施压于穴位上,由于指压柱40是直接对穴位做按压刺激,除了针对各个穴位作个别压按之外,亦可补救按摩轮凹环槽所不能压按的点,诚为一种实用的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轮,它主要包括一个圆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中央径向环设有凹环槽,该凹环槽二侧形成凸出的弧形成,所述凹环槽外侧槽口两侧的一定间距处且沿本体径向分别环设有一定深度的导槽,在凹环及导槽间则形成有槽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轮,其特征在于在按摩轮本体一侧设有指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轮,其特征在于导槽的底部呈圆弧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轮,它包括一个圆柱形本体,于中央径向环设有一槽口呈弧形扩张的凹环槽,凹环槽两侧一定间距处设有导槽,凹环槽可容纳人体脊髓骨,导槽则可与脊髓两旁的韧带肌对合,施以适当之力,则按摩轮即可依正确位置滚动,并由凹环槽边缘处抵压按脊髓骨两侧的神经以按摩。轮体的一侧可设一指压柱以直接施压于穴位以达按摩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4GK2162237SQ93214149
公开日1994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1日
发明者卢嘉信 申请人:卢嘉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